軍事上的失敗以及隨之產生的一係列政治、經濟問題,使羅馬尼亞當局愈來愈懷疑德國能否最終取得戰爭勝利。從自身利益考慮,也是為了尋求一條擺脫困境的道路,羅馬尼亞政府也與意大利政府一樣,開始向反法西斯同盟國進行單獨談判的試探。所不同的是,它不是把蘇聯,而是把英美等西方大國作為接觸和談判的對象。所以如此,一方麵羅馬尼亞雖然形式上與英美處於戰爭狀態,但實際上它們之間並不存在直接針對對方的軍事行動;另一方麵,羅馬尼亞不僅參加了對蘇戰爭,而且一直沒有放棄收回1940年被蘇聯強行要去的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那兩地區的希冀。在作戰失利情況下,如果去與蘇聯談判歸還上述兩地區,其可能性幾近於零。相反,與英美等國談判,羅馬尼亞至少還有阻止紅軍向西深入、削弱蘇聯對巴爾幹地區影響這張牌可打。在羅馬尼亞最高領導層看來,“西方盟國對蘇聯深入歐洲的後果比對消滅法西斯製度更為關心”。
羅馬尼亞的和平試探是從多方麵進行的。在軸心國集團內部,它試圖通過與意大利、匈牙利等國聯合行動,尋求支持。1943年1月,羅馬尼亞外交部長米·安東內斯庫向意大利駐布加勒斯特公使斯科普帕表示,羅馬尼亞像意大利一樣,必須“與同盟國建立接觸”,“以保衛歐洲不受布爾什維克主義的侵害”。7月初,米·安東內斯庫應邀訪意,在與墨索裏尼會談中,雙方在共同行動以便與同盟國締結和約問題上看法一致,隻不過在行動的具體步驟和時機上尚有某些分歧。由於墨索裏尼在7月下旬垮台,羅意雙方就此問題的進一步磋商才全麵流產。在1943年上半年,米·安東內斯庫還指示羅馬尼亞駐梵蒂岡、安卡拉、裏斯本和馬德裏等地的外交機構和人員,在反蘇基礎上與西方盟國建立接觸。為了利用梵蒂岡,羅馬尼亞外交部長要求部下擯棄東正教與天主教教廷之間的隔閡,盡可能對後者讓步,爭取雙方在“在未來的歐洲確立基督教秩序”這一點上達成共識。英美對羅馬尼亞單獨談判的試探作出了相應的反應。美國駐馬德裏大使卡爾頓·漢斯在與羅駐西班牙使館秘書談話時表示,“避免羅馬尼亞被紅軍完全占領的唯一辦法,就是米哈伊爾·安東內斯庫政府向美國遞交無條件投降的正式聲明”。
當然,羅馬尼亞政府在1943年上半年與西方大國單獨談判,並不意味著它將立即中斷與德國的同盟關係。在西方大國的軍事力量尚未出現在巴爾幹半島之前,德國仍然是羅馬尼亞抗擊蘇聯的唯一可以憑借的力量。因此,羅馬尼亞政府把自己為同“布爾什維克威脅”作鬥爭而與西方大國進行外交接觸的情況,通報給了德國。德國也通過各種渠道獲得了有關情報。盡管德國領導人不懷疑羅馬尼亞的反蘇動機,但他們仍認為在德國控製之外與西方大國單獨接觸的行動並無必要。德國擔心這將加劇軸心國的分裂。因此,從一開始它就試圖製止衛星國的單獨行動,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德羅之間的猜疑和矛盾。1943年4月12~13日,希特勒在薩爾茨堡與揚·安東內斯庫舉行會談,希特勒希望安東內斯庫在一連串的軍事失敗後振作起來,為此他宣布德國最近將重新實施對俄軍的粉碎性打擊,隻要有最後的可能就必須采取一切措施進行鬥爭。希特勒要求羅馬尼亞停止與西方大國的任何媾和談判,要揚·安東內斯庫解除米·安東內斯庫外交部長職務,召回羅馬尼亞駐馬德裏、裏斯本和伯爾尼的外交代表。在希特勒的一再堅持下,揚·安東內斯庫答應停止與西方大國的接觸,但他要求德國在經濟問題上作某些讓步,用黃金清償德國對羅馬尼亞的欠款。揚·安東內斯庫回到布加勒斯特後,隻是責備米·安東內斯庫行事不謹慎,並未按希特勒的意思解除他在外交部的職務。這進一步增加了希特勒對羅馬尼亞領導人的不信任。為了必要時能要挾羅馬尼亞領導人,希特勒分子還預謀用羅馬尼亞的特種部隊在羅國內製造混亂。據羅駐德武官格奧爾格證實,羅馬尼亞的特種部隊與德國的秘密警察之間保持著聯係。德國在羅馬尼亞的間諜機構不斷加強,情報組織的任務要點中有一條就是“對政治活動家、政府成員和那些對軸心國持否定態度的人進行監視和偵察。本組織應隨時與蓋世太保保持聯係”。所有這些再次證明,德羅兩國之間的不信任和矛盾在進一步加深。
進入1943年後,德國與軸心國集團中其他國家間的關係,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德軍在戰場上接二連三的軍事失利,使其衛星國紛紛采取行動,為避免與德國同歸於盡做準備。
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的第二天,芬蘭政府立即召開緊急會議,討論蘇德戰場局勢和芬蘭的對策。絕大多數出席會議的人認為,戰爭已經到了一個轉折點,德國的戰敗不可避免,芬蘭必須利用最初的機會退出戰爭。1943年2月13日,芬蘭財政部長唐納致信英國海軍大臣亞曆山大,詢問有什麼途徑可以恢複英芬之間的和平。同時,芬蘭政府還利用美國外交官向蘇聯進行和平談判的試探。德國對芬蘭的上述行動非常不滿,希特勒和裏賓特洛甫在與芬蘭外長拉姆賽會談時明確要求芬蘭必須保證停止一切單獨媾和的行動,否則,德國將對它采取“極端措施”。這使德芬之間的關係急劇冷淡。自1942年底和1943年初,芬蘭便不再參加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圍攻,也沒有去切斷同盟國經摩爾曼斯克鐵路向蘇聯輸送物資的交通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