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正式獨立震撼了全世界。它越過大西洋,點燃了法國大革命的烈火,並給整個歐洲資產階級革命以重大的影響,從此開啟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時代。《獨立宣言》的影響也是巨大的。法國人民在草擬《人權宣言》時,曾吸收了《獨立宣言》的若幹內容。它還鼓舞了拉丁美洲西班牙殖民地人民反對西班牙封建專製統治的鬥爭,也對東方的革命運動和中國的革命產生了影響。辛亥革命前的1901年—1912年間,我國報刊5次譯載了美國《獨立宣言》全文。1904年孫中山先生的《中國問題的真解決——向美國人民呼籲》論文就深受《獨立宣言》的影響。今天,《獨立宣言》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的版本,人人生而平等,已為世界各國人民家喻戶曉,它不僅是人民群眾爭取民主和平等的有力武器,也是反對霸權勢力和強權政治的思想武器。
《獨立宣言》的產生
1776年6月11日,根據大陸會議的決議,由托馬斯·傑弗遜、約翰·亞當斯、本傑明·富蘭克林、羅傑·謝爾曼和羅伯特·利文斯頓5人組成了起草宣言委員會。
由於富蘭克林患中風而未能工作,謝爾曼和利文斯頓的文學修養不夠,因此主要執筆人落到了約翰·亞當斯,特別是年僅33歲的傑弗遜的頭上。傑弗遜搬進市場街拐角的一棟漂亮的樓房裏,他在二樓寬敞明亮的客廳中的輕便書桌上從事起草工作,原稿經過了多次反複的修改。
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了《獨立宣言》,並決定再提交各州全體代表會議審議,13個殖民地的代表先後在宣言文本上簽字。這13個殖民地的名稱和55名代表數分別是:新罕布什爾(3人)、馬薩諸塞(4人)、羅得島(2人)、康涅狄格(4人)、紐約(4人)、新澤西(5人)、賓夕法尼亞(8人)、特拉華(3人)、馬裏蘭(4人)、弗吉尼亞(7人)、北卡羅來納(3人)、南卡羅來納(4人)和佐治亞(3人)及大陸會議主席約翰·漢考克。此後,宣言文本送往各地宣讀,人們歡呼雷動。
7月19日,大陸會議決定正式謄清這份莊嚴的宣言,由大家簽名。大陸會議全體代表在謄清的羊皮紙上簽名的日期是8月2日。由於當時《宣言》被認為是地道的叛逆文獻,在其後的半年多時間裏,簽署者的名字一直是保密的。1777年1月19日,大陸會議才首次公布了《獨立宣言》簽署者的名單。
法國大革命
“法國大革命”指的是1789年到1794年在法國發生的資產階級革命。
1774年即位的國王路易十六,昏庸靡費,無以複加。法國的經濟危機、財政危機、政治危機接踵而來,互相影響,最後形成封建專製製度的全麵危機。1789年春,法國爆發了300多次農民和城市平民起義;資產階級感到自己的經濟實力同政治、社會地位越來越不相稱,一心想奪取政權。革命風暴即將來臨。
1789年5月5日,路易十六被迫在凡爾賽宮召開三級代表會議,要第三等級出錢解決國家財政困難。這樣的會議已有175年沒有召開了,全國民情激憤。第三等級代表在人民群眾高漲的革命情緒支持下,要求進行政治改革,先不研究財政問題,同特權等級發生了衝突。6月17日,第三等級代表退出三級會議,宣布自己代表全體國民,單獨舉行國民大會。他們不理國王的命令,在一個露天的網球場宣誓:不製定出一部憲法絕不散會。不久國民大會改為製憲會議。路易十六陰謀用武力鎮壓,不斷向巴黎、凡爾賽調集軍隊,巴黎市民則舉行示威遊行支持製憲會議,局勢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