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著阿姊的嫁車排成長龍,轔轔前行,出了城廓,漸行漸遠。

此時孟冬,風從北方吹來,扯著闕台上的旌旗呼拉作響。撫撫額前吹散的碎發,心上微涼。

阿姊此嫁去齊,所嫁之人乃齊紀,我熟悉的不能再熟悉,與之相遇於成周,那些少女之時的初戀甜蜜隨著阿姊的出嫁,慢慢化成苦澀,盈滿心間。

兩人相識相戀至今己五載有餘,終還是走至這步。

隻能說,我這個從現代過來之人,就算過了十載古代生活,仍舊磨滅不了那些接受過的一夫一妻育,隻要想到日後與人同夫,每日守候室中等著不知何時才來的眷寵,便感到不安,雖然他說隻愛我,雖說這個年代,妻在名份上隻有一個,但畢意與現代相去甚遠。

我的君父魯候伯禽乃周公長子,成王之時,固封長昊。

作為祝賀,母親是陳媵給他的庶夫人。君父眾婦盈室,門規森嚴,能遠行,還得謝謝我有個好母親,母親在宮裏是出了名的好人,見誰都十分和藹,因此大家都喜親近她,與我自然也熟稔起來,阿姊便是我初來異世時第一個前來探望母親的人。

永遠也忘不了彼時,阿姊一頭黑絲梳兩個總角,臉上稚氣未退,身著淡青常服,煙雨薰染中,站在長長廡廊處微微笑著望我,喚我阿妹。

從那以後,兩人漸漸變得親近。

自然,有了何事,她都喜拉我一道去。自進魯宮起,我也不過出宮兩回,每回都是伴著阿姊璣這個嫡君主前去宗周探望阿嬸成王王姬瑜。

便是那時,認識了前去拜見王薑的紀。

那日,王姬不知何事,獨請阿姊,阿姊便著了吉服化著盛妝前去拜見,又拉了我同去。

左右閑著無事,我便陪著阿姊一路向王姬行宮走去。

便是那時識得紀,猶記得時值仲春,萬絛千垂中,遠遠便見著一年輕男子踏階下堂,頭戴高冠,皮弁素服,迎麵徐徐行來,一雙眼淡淡望向我與阿姊,似微微含笑。寬寬的衣袖微微拂過玉階石柱,劃個淺紋落下,我看得顯些呆了,他....與拓跋有些神似....

特別是那雙眼眸,如澤水亮,我便是被這明亮的眸子吸引,隻覺心中一動,本能勾起嘴角回個笑。

卻不想,他微愣,爾後目光掠過我,目若無人般向階下行去。

“阿兄與王後談了何事,讓雅等如此久。”一個軟糯的聲音在身後嘟噥抱怨,我方知原來那時齊紀並非對著我笑。

臉稍稍紅了,有些尷尬地朝後看一眼,彼時紀正摸著雅的頭發,清風中笑容如皓月明亮。那時,很想知道他是誰。

正愣怔中。

“阿妹,快些。”前頭阿姊睜大眼睛,立在堂上等我。

再看一眼,我隻得不甘提了裙裾,朝阿姊快步行去。

那日外祖母與阿姊不知談了何事,直至一個時辰之後,阿姊方才從公宮中出來,小臉微紅。

回憶至此處,頭頂被人輕撫,阿母不知何時來到身旁。

“孺子!你阿姊的嫁車早己出了城廓。天氣漸涼,快些回宮去罷。”

“阿母,何時來此?”

“不過傾刻。自汝父處來,見你立在闕上,不知看何如此出神,使寺人喚你,也不見應,便上來看看。”

“如此。”朝下望,果然母親的翟車正停在城樓下,寺人垂手恭立乘石旁。

拾起起伏不定的心緒,我牽起阿母的手,說,“回吧!”兩人便緩步向下行去,巨石砌成的台階蜿蜒一路向下。

“娻,今日你汝父與吾談起你的婚事,有人遣了媒人前來求娶…”一旁寺人正擺著籩豆,鼎食硎俎,阿母邊執砒,邊狀似隨意向我提起。

執砒的手一頓,我沒想到此事來得如此之快,自及笄起,隔三差五便聽阿母說起此事。祖父周公姬旦,乃武王姬昌四弟,生前功業顯赫,不僅助武王克殷商,還在武王卒後,一路輔助當今王上成王直至成年。

如此一來,魯國直居諸候之首,祖父雖去世十幾年有餘,但魯國地位依然絲毫不得動搖。西周,各國利益關係錯綜複雜,聯姻是最常用的一種手段,魯太子婦,便是從陳國來的媯娰。

我自也不會例外。

“如此。何人求娶?”

我平靜地放下砒,執箸夾塊麅肉轉向一旁寺人剛擺上的湯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