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血型
血型是對血液分類的方法,通常是指紅細胞的分型,其依據是紅細胞表麵是否存在某些可遺傳的抗原物質。抗原是指一種能夠刺激人體免疫細胞,使人體發生免疫反應,並能與這些產物發生特異性反應的物質。抗原物質可以是蛋白質、糖類、糖蛋白或者糖脂。
ABO血型理論是奧地利病理學家、免疫學家蘭德斯泰納提出的。
他曾從自己和五位同事身上取得血液樣本,合成三十個樣本進行觀察研究。他發現有的樣本成功混合,有的卻發生凝結(黏在一起)。他於是領悟,每個樣本的情況並不完全相同。有兩人的樣本,紅血球上有一種稱為Anti—gen(抗原)的物質,他於是以A作標記;另外兩人的樣本,另有一種抗原,他依字母順序,以B作標記;隻有一人的樣本,A抗原和B抗原都沒有,但血清中卻有兩種抗體,他自己的血液也是如此,他於是以O(表示無抗原)作標記。後來,他發現有一群人的血液,既有A抗原,也有B抗原,他便叫它為AB型。從此,血液便分為A型、B型、AB型和O型。血型的發展也是有先後順序的,最早是O型,然後出現A型,之後是B型,最後是AB型。從O型血到AB型血的產生經過了上百萬年之久。有科學家預計在未來還會出現C型血。
血型的發現開創了免疫血液學、免疫遺傳學等新興學科,對臨床輸血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血型係統也廣泛應用於法醫學以及親子鑒定中。
ABO血型係統認為人類的血型係統由A、B、O三個基因控製。一般情況下,如果父母雙方均為O型血,子女必然是O型;如果父母有血型係統對輸血具有重要意義。人對人輸血,血型一定要兼容,否則紅細胞就會凝聚,嚴重時可致人死亡。一般來說,O—型是全適型捐血者,他們的血可捐給任何人,所以血庫及醫院對O—型血要求最多。AB+型血是全適受血者,可接受任何血型。不過大量的異型輸血仍然會有副作用,因此在可能情況下,輸同型的血液仍然是比較理想。參見下表。
方是AB型血,子女不可能是O型;A型和O型血的父母不可能生育B型或AB型血的子女,B型和O型血的父母不可能生育A型或AB型血的子女。
同一父母的子女間的血型不一定相同,取決於雙親血型基因的隨機組合。如何知道你和他的血型?
要想了解自己的血型,可以去醫院也可以自己鑒別。如果想自己鑒別,可以去買A、B標準血清,取新鮮血液兩滴分別滴在兩個載玻片上。將A、B標準血清滴在血液上,觀察變化。若滴A的血液發生凝集,B的無明顯現象,則你是B型血;反之為A型。若兩個均發生凝集現象,則為AB型;若都沒有凝集,則為O型。
要想了解他的血型,可以從他們的寒暄中大致判斷,不同血型的人們各自所用的詞句以及講話的方式會表現出微妙的差異。
O型人注重說明事實,富有主見,愛以自己的意誌行事,並且通情達理。
A型人善於與人應答,言辭恭謙,絕不傷害別人,不說沒用的話。
B型人能夠巧妙地把握住對方的心理活動,從而使談話內容和對方一致起來。
AB型人發言很慎重,嚴謹而很少錯誤,自我主張強烈,態度嚴厲。
二、血型形成的曆史
四種血型——O、A、B和AB——並不是同時出現,而是由於不斷進化和人們在不同氣候地區定居下來後逐漸形成的。
“原始部落”O型血的誕生大約距今十萬年前,地球上最早出現的人類就是O型人,現在世界上血型人數最多的也是O型人。當時人類以狩獵為生,打獵獲取動物的肉類是他們唯一食物的來源。因此,即使到了現代,O型人在飲食上的需求,動物性蛋白質也是絕不可欠缺的,因為這是他們從遠古以來就一直適應的食物,O型人也最能吸收及代謝這類食物。
再則,人類當時並未進入農業時代,所以並沒有種植穀類作物,也因此O型人的血液不具有消化穀類的能力,所以許多O型人吃多了穀類製品,不但容易引起胃脹,也會囤積脂肪,而畜牧時期才附帶產生的乳製品,當然也不太適合O型人。不過綠色葉菜類對O型人是適合的,因為當時狩獵的人們,會采摘野菜及野果搭配肉類食用。
因為O型人在當時狩獵需要大量的追逐運動,所以他們天生練就了劇烈運動的本能。當然到了今日,O型人不再需要以狩獵為生,但是血液裏的成分是需要大量流汗的運動才能促進其新陳代謝,所以O型人是越動,體力越好,活力十足,不怎麼需要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