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中醫養生方法(3)(1 / 3)

第五節 傳統健身運動

傳統健身運動,古稱導引按蹺,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與疾病和衰老作鬥爭的實踐過程中,逐漸認識、創造和總結的一種自我身心鍛煉的養生方法。導引,又稱“道引”,是以肢體運動、呼吸吐納和自我按摩相結合的運動養生法。導引包括氣功的動功、靜功以及其他一些傳統的健身運動養生法。含有宣導氣血、伸展肢體、祛除病邪之意。

按,又名按摩。古之按蹺常以自我按摩為主,而且多寓於導引法中,成為導引的一個組成部分。故常導引按蹺並稱。

傳統的健身運動有運行氣血,協調髒腑,疏通經絡,強健筋骨,寧神定誌,激發潛能的作用,從而達到防治疾病、延年益壽的目的。

一、傳統健身運動的類別

1.調形為主的運動

(1)五禽戲:以模仿禽獸動作來達到健身目的的方法,相傳出自華佗。禽,在古代泛指禽獸之類動物,五禽,是指虎、鹿、熊、猿、鳥五種禽獸。戲,即遊戲、戲耍之意。所謂五禽戲,就是指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禽獸的動作,組編而成的一套鍛煉身體的功法。

(2)八段錦:八段錦是由八種不同動作組成的健身術,故名“八段”。因為這種健身功可以強身益壽,祛病除疾,其效果甚佳,有如展示給人們一幅絢麗多彩的錦緞,故稱為“錦”。

八段錦是我國民間廣泛流傳的一種健身術,據有關文獻記載已有八百多年曆史。有人將其編成歌訣——雙手托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雕、調理脾胃單舉手、五勞七傷往後瞧、搖頭擺尾去心火、背後七顛百病消、攢拳怒目增氣力、兩手攀足固腎腰。由於八段錦不受環境場地限製,隨時隨地可做,術式簡單易記易學,運動量適中,老少皆宜,而強身益壽作用顯著,故一直流傳至今,仍是廣大群眾所喜愛的健身方法。

(3)太極拳:太極拳是我國傳統的健身運動項目,以“太極”為名,係取我國古代《易經》哲學理論為指導思想,采太極圖勢之圓柔連貫,陰陽合抱之勢為運動原則。運動中,手、眼、身、步法動作協調,與呼吸吐納,神意內守有機結合。這樣使鍛煉時形體外動,意識內靜,動靜結合,以靜禦動,內外兼修,以內製外,虛實相間,虛中求實,以意導氣,以氣動身,身動圓活,如環無端,從而經絡疏通,氣血流暢,遍達周身,充分體現“太極”本意,激發協調人體自身的陰陽氣血,使內氣發於丹田,並複歸於丹田,丹田氣充,腎精內蟄,神氣內斂。太極拳所以能防治疾病,健身益壽,道理即在於此。

太極拳的鍛煉要領有:一要神靜體鬆,以靜禦動;二要全身諧調,以腰為軸;三要呼吸均勻氣沉丹田。

(4)易筋經:“易筋經”是通過活動筋骨、肌肉,使形體得到鍛煉,把萎弱的筋骨、肌肉變得強壯結實,從而獲得增進健康,祛病延年效果的養生康複方法。

2.調息為主的運動

(1)放鬆功:它是通過有步驟、有節奏地依次注意身體各部位,結合默念“鬆”字的方法,逐步鬆弛肌肉、骨骼,把全身調整至自然、輕鬆、舒適,以消除精神和身體的一些緊張狀態,使整個身心趨於鬆弛;在放鬆思想的同時,逐步集中注意力,排除雜念,使心神真正處於“入靜”狀態,身心的入靜鬆弛要與調息緊密結合,一般采用自然呼吸法,吸氣時注意放鬆部位,呼氣時默念“鬆”字,以使放鬆部位有節奏地排列下去。這樣不僅可以協調髒腑,疏通經絡,還可使機體氣血循序運行,周流不息,有助於增強體質,防治疾病。

練習放鬆功時要特別注意所謂“鬆”的含義,鬆是一種不緊張狀態,是練功中的一種體會,不能理解為鬆垮、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