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醫學科技論文的撰寫(二)(1 / 3)

四、醫學學術論文各部分的寫法

1.文題起畫龍點睛的作用。要求高度概括全文主旨,以引起讀者注意,並由此決定是否閱讀該文。因而文題必須簡明、確切、醒目。中文文題一般不超過20個字,英文文題一般不超過10個詞。用詞要確切扼要。命題可以目的和對象為主,也可以方法、結果或論點為主,以文題與內容相符合為原則。文題有兩忌:一忌太泛,流於空洞;二忌太繁,流於繁瑣,這都使讀者不得其要領。許多讀者習慣於用“研究”、“觀察”、“體會”、“探討”等詞語,並且愛將病例數列出,如“××例報告”、“附××例觀察”、“××例體會”等。其實,除非有特殊理由,這些一般是不必要的。尤其要少用“××病××例分析”之類千篇一律的文題。應盡量少用副題,並且避免使用係列論文的形式,如“研究之一”、“研究之二”等。

文題的格式還有幾點要注意:①盡量不用簡稱、縮寫詞;必須用時,也以常見並含意確切者為限,如冠心病、髖脫位、DNA、CT、AIDS等。②10以下數字用漢字,10以上數字用阿拉伯字。③西文姓氏除中譯名已常用者外,均用原文。④文題內盡可能不用標點符號。

2.作者姓名作者署名是表示對論文內容負責,並便於讀者與作者直接聯係交流;同時,也是對作者著作權的尊重。署名者不可太多,必須是參加全部工作或部分主要工作,或參加本文撰寫,對本文內容能負責並且進行答辯的人,因此並非所有參加工作的人都要署名,有些人僅參加了部分工作,可在文末的致謝中聲明。署名者的順序,按其對本文貢獻大小排列,第一作者是論文的主要負責者。本單位業務領導人如果確實參加或指導過本項工作,可作為作者之一,而不宜另列為“指導者”。所有署名應取得本人同意。對署名問題應采取嚴肅的實事求是的態度,既不應“爭名”,也不可無原則的“奉送”。集體署名隻應在該項工作確為單位主持,集體協作,且人數較多、難分主次的情況下使用,但須在文末標明執筆者或整理者姓名。論文作者工作單位也應注明,並附郵政編碼,以便讀者聯係。工作單位應寫全稱,並核對準確。有的期刊還刊出作者的職務(職稱)和學位。

3.內容摘要(摘要)一般排在正文開始之前,有相對獨立性。可單獨引用。其作用是概述全文的主要內容,使作者閱後能了解全文的要點,以決定是否再精讀全文,摘要有描述性和信息性兩類,而以後者為主。其內容一般包括本文的目的、基本材料和方法、主要發現和結果、結論及其意義等幾部分,大致相當於IMRAD。要寫好摘要必須避免空泛,應列出必要的資料和數據,並有明確的結論,但又不可寫得過於煩瑣。一般中文摘要為150~250個字,英文摘要為100~150個詞,結構式摘要則可稍長些。

4.關鍵詞是文獻主題標引的一種形式,即通過分析論文的主題,找出若幹代表性的名詞和詞組,以供手工檢索或機械(包括電子計算機)檢索之用。一般要求每篇論文選3~8個詞,排在摘要之後。關鍵詞按統一規範選取者則成為主題詞。醫學上現在以美國《醫學索引》的醫學主題詞表作為規範。非主題詞表中的詞稱為自由詞,隻在必要時少量選用。

5.正文前麵已經論述過“四段式”的基本內容和要求,這裏主要討論表達方法問題。

(1)要注意結構布局:“四段式”是基本結構,但應根據論文的具體內容作靈活的處理。例如,材料、方法和結果部分可以有分有合。在臨床論文中,這些部分常改稱臨床資料和療效觀察。為了突出治療方法,有時需要將其單獨列出,並置於臨床資料之前,要避免將方法和結果的內容寫入討論;將討論的內容寫入引言或結果,這都是常見的失誤。“四段式”每一部分的內容也應妥善安排,避免前後重複或疏漏。每篇論文一般均分為幾個部分、若幹層次,分別冠以適當的小標題。標題一般采取層次標序法,用一、,(一),1.,(1),①五級,可以跳檔使用,也可采取數列標序法,即分別標以1,1.1,1.1.1……標題不可過多,避免“開中藥鋪”。同層次標題之間,內容要有聯係,並相統一。全文的標題要相對均衡。

論著的篇幅一般為3000~5000字,平均4000字左右。其中前言約占30%~40%。當然這隻是一個大致的輪廓,不同內容的文章可有很大的差異。

(2)行文要圍繞中心,突出重點,條理清晰,詳略得當,不應過多地插入枝節問題,羅列一大堆資料和數據,以致擾亂甚至淹沒了主題。材料和方法部分,要著重介紹有關科學性和提供重複驗證的必要信息,包括某些重要的細節,而略去無關大旨的資料。如運用別人所作的方法,則可隻列出參考文獻,同時說明自己對該方法所作的改進。在結果分析中,絕不要無選擇地羅列所有資料和數據,但要詳述有意義的結果,包括正麵的、陽性的結果和反麵的、陰性的結果。有時後者更為重要,例如,藥物的副作用、手術的並發症,實驗所見的矛盾現象常是深入研究的新起點。實驗結果、臨床診斷和治療效果等,一定要說明其標準。當使用公認的標準時,隻需引出文獻;當使用作者自己的標準時,則要詳細寫出。討論部分要善於運用自己的資料,夾敘夾議,最能引人入勝。臨床論文尤其應該用自己的病例統計數據和個案來進行論證。

(3)要善於將圖、表與文字配合應用:三者內容不應該重複,而以文字為主。凡文字可以說清的,不必用圖表;圖表更能說清的,應壓縮文字。圖與表之間,內容也不要重複。將實驗動物或臨床病例資料用一個大表全部列出的辦法,隻在十分必要時才用。

(4)要正確運用語法和修辭:科技文章不同於文藝作品,不要求辭藻華麗,形象動人,而要求準確、簡潔、通順,合乎語法和修辭,醫學論文文稿語法中常見的問題有成分殘缺、主語偷換、位置顛倒、搭配不當等。修辭中常見的問題有用詞不確切、煩冗重複、自相矛盾、非類並列等。在醫學文稿中還常遇到語法和句法的“洋化”問題,如倒裝句法、定語重疊、複雜句型等。我們無疑應該借鑒國外科技論文好的表達形式,但遠離漢語規範和習慣的“洋化”則會增加讀者理解的困難。

(5)要重視規範化:主要是醫學名詞、簡化漢字和計量單位的規範化。目前醫學名詞暫以人民衛生出版社的《英漢醫學詞彙》為準,藥名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為準,解剖學名詞以《中國人體解剖學名詞》為準。當國家統一審定的醫學名詞公布後,即應以之為準。目前已審定了婦產科、耳鼻喉科、風濕科、血液科、呼吸科、內分泌科等學科的名詞,其餘也將陸續審定公布。醫學名詞的縮寫與簡稱,要使用公認、通用、不易發生歧義的。在摘要中和正文中第一次出現時,都要先寫全稱,注以簡稱。非專業的名詞,一般不需統一。簡化字應按《簡化字總表》或《新華字典》書寫。計量單位應執行國家公布的法定計量單位,其長度以m、質量以kg、時間以s為基本單位,壓力以Pa、物質濃度以mol為單位等。此外,標點、符號和數字用法等,也應規範化。對此,國家都已有統一規定,需注意遵守。

6.附表為了使統計數據一目了然,附表是一種重要的表達形式。附表的基本要求是內容簡明、數據準確,有自明性。每表應有表序和表題。表中的標目(欄頭)要分主語和謂語,並與表題相呼應。謂語標目一般限用二層。表中縱橫線力求簡化,常用“王”字形或“三”字形,左上角的斜線分欄法目前一律不用。在表題或欄頭中應標明計量單位。表中數據應經過統計分析,不可單純羅列原始數值。尤其要避免在表中用大量文字描述原始資料。樣本統計值與百分值以分別集中列出為宜。在樣本數量不大時,百分數一般隻需計算到小數點後一位。項目過於簡單的表應該刪去,改用文字敘述。

7.附圖論文的附圖分線條圖和照相圖兩種。能用線條圖表示清楚的,不用照相圖;能用黑白圖表示清楚的,不用彩色圖。線條圖又包括統計圖與形體圖兩種。前者主要表現統計數據的動態變化,後者主要描繪物體的形態。附圖應有自明性,即讀者看了圖題、圖例和圖形後,即可基本了解圖意。線條圖要求構圖清楚、準確,線條均勻流暢,形體圖最好能畫出物體的質感,應以黑墨繪在白紙上,畫麵直徑較預計印出者放大一倍左右,X線片應注明投照方法。顯微照片要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X線片和顯微照片的重點顯示處常需要用箭頭或符號標明。照片背麵應注明文題、作者、圖號,並標明圖的上下方向,以免弄錯。凡轉引他人已公開發表的圖時,必須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