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總論(一)(1 / 1)

第一節信息、信息意識與信息利用

一、信息

信息廣泛存在於自然界、生物界和人類社會。物質、能量、信息是構成客觀世界的三個基本要素。信息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是信號、消息,是事物存在和運動狀態的反映,是認識的基礎。信息是一個十分普通而複雜的概念。人們對信息有著不同的認識和理解。

N.維納在1948年發表的《控製論——動物與機器中的通訊與控製問題》中指出:信息既不是物質,又不是能量,信息就是信息。信息就是我們適應外部世界並且使這種適應為外部世界所感到的過程中,同外部世界進行交換的內容的名稱。信息是“生物以及具有自動控製係統的機械係統,通過感覺器官和外界交換的一切內容”。從哲學上認為,信息是事物本質、特征和運動規律的反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本質、特征和運動規律,人們就是通過事物發出的信息來認識該事物,並以此區別於其他事物。

信息是指一切音信,是客觀世界一切事物的存在和變化狀況與人的認識能力的交換。信息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廣泛性、可傳遞性、可分享性、可選擇性、知識性、效用性、可存儲積累性、衰竭性等。信息和每個人息息相關,人類的任何社會實踐活動都建立在獲取、存儲、加工、利用、傳播信息之上,並自覺地對獲取、存儲、加工、傳播的信息做出有選擇的反應。當今社會人類及個人事業的成敗原因,均可以歸納為掌握和應用信息的差異。

二、信息意識

信息意識是指客觀存在的信息現象在人們頭腦中的能動反映,是人們對客觀事物中有價值的信息的感知能力、識別能力和運用能力的綜合體。信息意識的表現形式有三種:對信息具有特殊的敏銳感受力;對信息具有持久的注意力;對信息價值具有判斷力和洞察力。

信息意識分感性階段信息意識(簡稱感性意識)與理性階段信息意識(簡稱理性意識)。感性意識是指主體由於某種隨機的、臨時的信息需求,而接觸和感知文獻信息的外部世界及表麵特征,是大腦類似於感性認識的反映,是信息意識的低級階段。理性意識是指主題對一係列感性意識的抽象和綜合過程,是綜合了許多文獻信息的感性材料,經過創造性思維,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從中抽取文獻信息的共同本質及其運動規律,是信息意識的高能階段。介於感性意識與理性意識之間的中間過渡階段,我們不妨把它看作中間意識。感性意識與理性意識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兩個階段,理性意識依賴於感性意識,沒有豐富的感性意識就不可能發展到正確的理性意識;而感性意識又有待於發展到正確的理性意識,感性意識隻有發展到理性意識才能全麵地反映文獻的內部聯係與本質。

信息意識直接影響信息需求,當信息意識上升到理性階段時,對信息的需求隨之增加。如果信息意識隻停留在隨機的感性階段,對信息的需求就不高。對於信息需求來說,信息有三種情況:即能滿足主體感性階段信息需求的信息,與信息需求無關甚至有害的信息,能滿足理性階段信息需求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