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消除疲勞、提高身體素質
注意合理安排工作、生活,勞逸結合。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身體素質鍛煉,會提高對疲勞的耐受性,提高身體素質避免滑向亞健康。
166.主動養生可以預防亞健康
其實,亞健康狀態是身體發出的一個信號,說明你應注意了。對付亞健康狀態的策略,絕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從整本上發現症結所在,若隻從局部找原因,人就永無寧日。例如從工作壓力、從生活作息方麵找尋不規律的地方,從飲食營養方麵看看是否合理均衡,從參與運動方麵看看是否耽於安逸,甚至工作環境有無職業病影響,等等,人體是一個整體,環環相扣。因此,進行"大修"趨吉避凶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是要義。
都市人日常中要預防、消除亞健康,就需要"主動養生"。例如,還未疲乏時,就"主動休息",讓身體"充電"後再幹,這比連續幹效果好,也不傷身體。又如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水,水是生命之源,人體始終需要得到水的滋潤,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再比如,不要等各種維生素、微量元素缺乏的症狀出現時,甚至疾病發生時,再考慮補充維生素、微量元素,這樣為時已晚,損失太大。平時如能在調整膳食結構的同時,補充維生素、微量元素,以滿足人體需要,就能保證健康。此外,專家提醒消費者不要盲目補充大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過量並不利於健康。
167.對亞健康的精神療法
精神療法(psychotherapy)又稱心理治療,就是利用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和技巧,通過各種方法,應用語言和非語言的交流方式,影響對方的心理狀態,改變其不正確的認知活動、情緒障礙,解決其心理上的矛盾,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
英國心理學家艾森克歸納了心理治療的幾個主要特征:
(1)心理治療是一種兩人或多人之間的持續的人際關係;
(2)參與心理治療中的其中一方具有特殊經驗並接受過專業訓練;
(3)心理治療的其中一個或多個參與者是因為對他們的情緒或人際適應、感覺不滿意而加入這種關係的;
(4)在心理治療過程中應用的主要方法實際上是心理學原理,即包括溝通、暗示以及說明等機製;
(5)心理治療的程序是根據心理障礙的一般理論技術和求治者的障礙的特殊起因而建立起來的;
(6)心理治療過程的目的就是改善求治者的心理困難,而後者是因為自己存在心理困難才來尋求施治者給予幫助的。
心理治療有很多方法,常見的有:暗示療法、格式塔療法、婚姻療法、家庭治療、強化療法、認知療法、森田療法、社會治療、疏導療法、行為療法、音樂療法、娛樂療法、支持性心理治療、自我鬆馳療法等。
168.對亞健康的物理療法
物理療法是指用光、熱、電、磁、聲、氣體、水等因子作用於機體,進行保健和疾病治療,就是物理因子治療,簡稱理療。
隨著科技的發展,物理因子治療的設備及手段日趨完善。
首先,各種物理因子直接作用於身體各部位,改善局部的適感及症狀,如頸、肩、腰、腿痛,渾身無力、肥胖、便秘等,並有加快血液循環,促進有毒及致痛物質排出體外的作用。中頻電療、低周波、超聲波、半導體激光、紅外線、磁療、蠟療等,是這類作用的典型代表。
其次,各種物理因子作用於皮膚、肌肉和其它感覺器官(如眼、耳、鼻)進行良性刺激,使大腦對其進行整合作用,通過肌體進行神經或體液調節,從而恢複和維持人體平衡,使煩躁、失眠、頭痛、胸悶等症狀得以改善和消除。如音樂治療、生物反饋、色光治療、芬香治療、水療、空氣離子療法等。相互影響,協同作用,使人體各項生理指標恢複正常。物理因子在亞健康狀態的治療中作用不可取代。
169.對亞健康的行為療法
行為療法亦稱矯正療法。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係統脫敏法,又稱交互抑製法、對抗條件作用。也就是讓患者分步驟地接觸使他引起敏感反應(如恐懼、焦慮、厭惡等)的事或物,由反應程度輕的逐步過渡到反應程度重的,使他逐漸習慣而消除敏感。此法常用於恐怖症、焦慮症等。另一種脫敏法是衝擊療法(又名暴露療法、滿灌法),即患者直接接觸敏感的事物,並促其堅持,從而達到脫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