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肌肉的增長隨年齡增長而不斷變化。男子從出生起,隨著機體不斷生長發育,肌肉逐年增長,25歲時達到最高值,以後又逐年緩慢下降。女子22歲左右達到最高值。
人體肌肉的基本類型
當我們從外表看人體時,比如在欣賞健美表演或舉重時,可以清晰地看到表演者肌肉的起伏,所以一般人或許會以為身體裏麵有許多種肌肉。其實,人體肌肉隻有三種基本類型:
第一種是骨骼肌,就是使骨頭活動的隨意肌;
第二種是平滑肌,就是為血管、胃、消化器官以及其他內髒充當襯裏的不隨意肌;
第三種就是心肌,就是心髒所特有的肌肉組織,能自動地有節律地收縮。
骨骼肌能在意識控製下作強力的收縮,人的四肢、軀幹上可以自由活動的肌肉都屬於這一類。人的內髒大部分是平滑肌,平滑肌不受意識支配,不能隨意活動,但受神經支配,因此保持經常收縮、放鬆,但收縮力不大,緩慢持久,不易疲勞。
心肌具有紋理,但紋理比骨骼肌疏。心肌也是不隨意肌。心髒以一定的速率跳動,不隨人的意誌而改變。
人體有639塊骨骼肌,大約由60億條肌纖維組成。每條肌纖維又含幾百到幾千根肌原纖維,每條肌原纖維又由1500根肌球蛋白和3000根肌動蛋白細絲構成。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就是由這些蛋白細絲滑動引起的。
肌肉——人體力量的源泉
肌肉被稱作人體的發動機。肌肉裏約有20%是蛋白質,其餘80%是水。蛋白質是肌肉的重要物質成分。人的全身有600多塊肌肉,總重量約占體重的40%左右,經常堅持鍛煉的人甚至占50%。到了老年,肌肉開始萎縮,僅占體重的25%左右,那時做什麼事就有點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組成肌肉的細胞細而長,又稱肌纖維。由於它們的收縮和舒展,肌肉才能產生力量。
肌肉的工作效率,是任何動力機器無法比擬的。而現代化的機器,耗費那麼多汽油,燒那麼多燃料,卻隻有30%的能量轉變為機械能,絕大部分能量都浪費掉了。
肌肉在把化學能轉變成機械能時隻需一步:在神經信號的刺激下,肌肉收縮變短變粗,直接把食物的能量轉變為機械動力,牽引肌腱而使人運動。
人體肌肉也會“生鏽”
人體肌肉負擔加重且維生素不足,將會使肌肉受到不可逆轉的傷害,如同鐵與氧發生反應,遭到“鏽蝕”一樣,最後導致肌肉組織萎縮和死亡。這是國外科學研究的新發現。
醫學專家研究發現,人的肌肉同樣也會“生鏽”。原理在於:人體為了保持肌肉的正常生長和運動機能,需要供給必要的氧氣,在通常情況下,血液循環係統完全可以勝任。可是當人體負擔重或劇烈運動時,對氧氣的需求會突然增加,以致造成氧氣供給量增大到肌肉來不及吸收的程度。這些多餘的氧氣會導致大量遊離根的產生,積聚在肌肉組織中,並且汙染這些組織。遊離根形成後,人體的新陳代謝作用可以將其清除掉,但長時期的運動和重體力勞動,最終將導致肌肉組織的萎縮和壞死。
形象地說,肌肉在遊離根影響下發生的變化與鐵生鏽的原理相同,都是有氧存在的緣故。遊離根還是腫瘤和心血管病形成的罪魁禍首之一。專家們建議,從事重體力勞動或希望在體育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人,都需要比平常人多得多的維生素,其中最重要的是維生素C和E。對於運動員來說,每天攝入100毫克的維生素C、200毫克的維生素E就能起到預防肌肉生鏽的作用,從而大大降低肌肉組織受損害的程度。這樣大劑量的維生素,一般應依靠補充維生素製劑來獲得,對於正常人而言,專家們認為,成人每天服12~15毫克的維生素E和60毫克的維生素C就足夠了,平時注意多食用些含這兩種維生素的食物,維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有各種水果和綠葉蔬菜;維生素E含量高的食物有各種幹果、植物油、橄欖、小麥胚芽、芝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