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韜光養晦 隱辱忍痛(4)(1 / 3)

麵對強敵壓境,高歡想到如死拚硬戰固守鄴城,結果無疑是以卵擊石, 有全軍覆沒的危險。他決定放棄防守,率兵向西南撤退,尋找有利地形。他留下為數不多的士兵守鄴城,自己則率領一支不足兩萬人的步兵和不滿兩千人的騎兵從紫陌出發,搶先將韓陵山占領。在韓陵山因地形布下圓陣。還把牛驢串聯在一起,堵塞歸道,使軍隊處於死戰境地。雙方軍隊一交戰,爾朱氏就責罵高歡背信棄義。高歡據理力爭,宣言往日情義已經斷絕。說完,雙方展開了激烈的交戰。高歡誘敵深入。當爾朱氏軍被誘入伏擊圈時,高嶽率右軍殺出。高敖也率一千騎兵, 從左側攔腰橫擊。爾朱氏軍招架不住,大敗而歸。

以史為鑒

在疑陣中再布疑陣,使敵內部自生矛盾,我方就可萬無一失。說得更通俗一些,就是巧妙地利用敵人的間諜反過來為我所用。在戰爭中,雙方使用間諜是十分常見的。《孫子兵法》就特別強調間諜的作用,認為將帥打仗必須事先了解敵方的情況。要準確掌握敵方的情況,不可靠鬼神,不可靠經驗,“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這裏的“人”,就是間諜。反間計是戰爭中常用的一種策略,它能夠將敵人從內部分化,逐漸將他們瓦解。

詐取晉州

建德五年(576),北周武帝宇文邕進攻北齊,統帥軍兵包圍了晉州, 同時令宇文憲為先鋒配合圍晉戰役。宇文憲據守雀鼠穀,虎視晉州南北。宇文邕首先掃清晉州外圍,北克洪洞城,南陷永安城。為了能夠確保戰鬥勝利,他又派宇文純搶占千裏徑,命永昌公椿駐守雞棲原,宇文盛守衛汾水關。北齊軍見晉州已經是岌岌可危,急派大軍前來解圍。他們兵分三路,一部萬餘人進擊千裏徑,一部攻取汾水關,而北齊後主高緯則親率重兵強攻雞棲原。周、齊兩軍對峙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

宇文憲見齊軍攻勢凶猛,便對永昌公椿說:“兵家最講騙術,你應秘密建造營壘,不許張揚,到附近砍伐柏樹,用枝幹做一些圓形草屋,以示為我軍駐紮營地。待我軍撤退後,齊兵定會產生疑惑,不敢及時追擊。”宇文椿聽從了字文憲的計謀,一切按他的計劃照辦了。

不久,一場激戰又在雙方展開了。齊軍攻勢猛烈,周軍宇文盛告急。字文憲急忙率軍援助汾水關。齊軍進攻不下,暫時撤退,宇文盛軍乘齊軍撤退之機迅速追擊,斬獲齊兵多人。

汾水的戰鬥剛結束,宇文椿軍又報告說:“齊兵人多,逼得要緊。”宇文憲又火速援救雞棲原,兩軍會合後,同齊軍相持激戰,最後,字文憲決定撤離雞棲原。

齊軍趁勢追到雞棲原附近,當時天色已晚,遠遠望去隻見周圍一片幕帳,齊人盤算著兵營未動,周軍定有準備,因此疑惑不前。

第二天天剛亮,齊軍發起了總攻,他們小心翼翼地前進,等走近了才發現所謂幕帳原來是用柏樹造成的草屋,裏麵空無一人,這時才知是上當受騙了。但戰機已失,周武帝字文邕已經攻下了晉州。

以史為鑒

有道是:“兩軍對峙,智者勝。”智慧的力量是偉大的,它可以輕而易舉的戰勝數以萬計的兵馬。國際未來學研究所儒佛內爾博士說過:“明天的資本,就是智慧”。“智慧才是力量”,人的智慧將成為一種生產力,一種資源和資本。

故作糧絕破敵軍

紹興二年(1132),曹成擁眾十餘萬,成了南宋王朝的一大威脅。他從江西席卷湖湘,占據道州、賀州,對潭州虎視眈眈。朝廷調嶽飛做潭州太守,兼任荊湖東路安撫都總管來抗擊曹成。當時嶽飛手下隻有軍兵八千人,在抗金大業未成的形勢下,他不願與反朝廷的義軍作戰,原因是為了避免加重內耗,於是就發出朝廷的金牌黃旗招安曹成。

嶽飛抗擊金軍早已名聞天下,曹成素知嶽飛大名,聞訊後大吃一驚,對部下說:“嶽家軍來了,我們要多加防備。”然後就分遣各路將領退去。嶽飛趕到茶陵, 再次招安義軍歸順,然而曹成對朝廷的昏庸腐敗早已是深惡痛絕,因此拒不接受嶽飛的招安,一場大戰也就在所難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