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每天生活美一點(1 / 3)

生活是一門藝術,而藝術是講究創造與欣賞的,它需要你花時間和心思在其中。生活應該是精致而美麗的,它充滿樂趣和美好的體驗。

我們常常會歎息生活這部車太沉、太重,累得我們疲憊不堪,幾乎要迷失方向。於是心生疑惑:是自己缺少熱情和精力去麵對生活,還是生活本身就如此呢?

人來到這個世上,並非為了受苦受累。尋找生活的樂趣、追求人生的幸福才是人類永恒的追求。有人說,沒有最好的生活,隻有最好的設計,這是很有道理的。生活輕鬆快樂與生活勞累煩悶的感覺,大半是由自己營造出來的。所以,給自己一點品味生命的時間,在音樂、藝術、文學和大自然的世界裏鬆懈緊張的情緒,保持一顆鮮活的心,別拿忙碌當借口。多聽多看,多關懷生命,即使是陰霾的雨天,也會出現歡樂的歌聲。

★要的就是瀟灑人生

生活在都市裏的人們,來種各方麵的壓力越來越大,相應的假期也越來越長,要學會利用長假去放鬆自己,去消除一身的疲勞,恢複體力和精神,以應對上班以後新一輪的工作壓力。

心理學家說,擺脫眼前的一切,掙脫例行公事的羈絆,能使你遠離舊有的困境,帶給你新的希望,讓你的心理產生正麵的前瞻,甚至讓熄滅的熱情重新點燃,也會讓你對自己的認識更深一層。於是,等你返家的時候,你會變得更快樂一些,更健康一些,應付壓力時也更有效率一些。美國心理學家希柯斯博士說:“你去度假的時候,就逃離了日常生活的單調性。把煩惱拋在腦後。即使你所做的,隻是坐在河邊、看著溪水流動而已,但這卻是一種極為可貴的步調變化,能讓你重新充電。於是,等你回去的時候便會覺得精神更為飽滿,有活力。”

有的人認為,休閑不就是去玩嗎?那沒有什麼可學的。其實不然,王陽明曾經說過:“事事洞明皆學問。”休閑也有學問,要想玩出個花樣來,玩出個痛快來,就得去學。

先說休閑方式吧,現在的休閑方式五花八門,你應該耐心思考一下,自己適合哪一種,如果你是個急性子,偏去釣魚,那豈不是自找沒趣?在都市人的休閑活動中,有以下幾項休閑活動最受到青睞。

釣魚是一項培養個人耐性的休閑活動。普通的裝備很簡單,一根釣竿、一些魚餌和一個水桶就可以出發了。但真要是老釣客對裝備要求就高了。

學畫自古就是修身養性的絕佳方式,是一種既高雅又怡情養性的活動。當今工作學習生活節奏緊張的條件下,抽出一點時間來學畫寫字也是一種很好的休閑活動,對心靈無疑是一種清滌。

跳舞可以陶冶性情、愉悅身心,而且也比較容易學習,適合中老年人。跳舞除了可以增強心肺功能外,還有助於健美減肥。

登山對於年輕人來講,無疑是既理想又時尚的運動,既放鬆壓力,又可以鍛煉一個人的意誌和體魄。當然,現在的老年人體格越來越棒,也有許多登山愛好者。登山時,不僅山光水色令人大飽眼福,而且清新的空氣可以滌蕩都市濁氣,實在是妙不可言。

網球運動是深受人們喜愛而極富樂趣的一項體育活動。它既是一種消遣,一種增進健康的方式,也是一種藝術追求和享受,當然它還是一種扣人心弦的競賽項目。打網球,文明,高雅,動作優美,每打出一次好球,都會使人感覺興奮異常,愉快無比。

打高爾夫球也逐漸受到都市人的青睞,但由於消費過於高昂,一般的人是玩不起的,被人們稱為貴族運動。

到農村去度假也很受歡迎。這項活動不僅輕鬆愉悅,而且經濟便宜,一般人都能承受得起,在空氣汙染嚴重、生活節奏緊張的都市呆久了,不妨到鄉村去體驗一下。

會休閑的人其實往往都是很出色的人,不僅僅是工作上,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生活愉快度和幸福感會更出色,因此,心累了,我們為什麼不學會休閑呢?

★用音樂唱響你的生活

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是一種人類共有的語言。它來源於生活,為我們的情感服務。科學研究證明:聽適合的音樂,可以優化人的性格,平穩人的情緒,提 高人的修養品位,甚至有養生保健、延年益壽的神奇功效。

醫學專家通過大量的研究證明,人類需要通過音樂來抒發自己的感情,並從中受益。音樂可以調節人體大腦皮層的生理機能。提高體內生物的活性,調節血液循環和活化神經細胞。另外,音樂會使人體的胃蠕動更有規律,能夠促進機體新陳代謝,增強抗病能力。

在醫學上有一個著名的:“莫紮特效應”:當你聽一曲莫紮特之後,你的大腦活力將會增強,思維更敏捷,運動更有效,它甚至可緩解癲癇病人等患神經障礙的病人的病情。六年前,研究者證明,在IQ測試中,聽莫紮特的受試者得分比其他人更高。

1975年,美國音樂界的知名人士凱金太爾夫人因乳腺癌纏身,身體狀況每況愈下,瀕臨死亡的邊緣。這時候,金太爾夫人的父親不顧年邁體弱,天天堅持用鋼琴為愛女彈奏樂曲。或許是充滿愛心的旋律感動了上蒼。兩年之後奇跡出現了,金太爾夫人勝利地戰勝了乳腺癌。重新康複後,她熱情似火地投身於音樂療法的活動,出任美國某癌症治療中心音樂治療隊主任。。金太爾夫人彈奏吉他,自譜、自奏、自唱,引吭高歌,幫助癌症病人振奮精神,與絕症進行頑強的拚搏。

德國科學家馬泰鬆致力於音樂療法幾十年,在對愛好音樂的家庭進行調查後注意到,常常聆聽舒緩音樂的家庭成員,大都舉止文雅,性情溫柔;與低沉古典音樂特別有緣的家庭成員,相互之間能夠做到和睦謙讓,彬彬有禮;對浪漫音樂特別鍾情的家庭成員,性格表現為思想活躍,熱情開朗。他由此得出結論說:“旋律具有主要的意義,並且是音樂完美的最高峰。音樂之所以能給人以藝術的享受,並有益於健康,正是因為音樂有動人的旋律。

音樂是起源於自然界中的聲音,人與自然息息相關,所以音樂對人的精神、髒腑必然會產生相應的影響。音樂主要是通過樂曲本身的節奏、旋律,其次是速度、音量、音調等的不同而產生療效的各異。在進行音樂治療時,應根據病情診斷,在辯證配曲的原則下,選擇適當的樂曲組成音療處方。

煩惱時聽聽音樂,能重新燃起生活的熱情,喚起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回憶和憧憬,使人心理趨於平靜,心緒得到改善,精神受到陶冶。聖人孔子就非常愛聽音樂,他自稱是“餘音繞梁,三月不知肉味”。

既然音樂有這麼多用處,不妨在工作之餘,茶餘飯後,戴上耳機,聽一曲柔美舒緩的音樂,讓身心在悠美動聽的節奏中徹底放鬆。

★做個獨領風騷的“舞者”

舞會,無疑也是展示魅力的場所。參加舞會不僅僅是為了陶冶情趣,還具有十分重要的交際目的。在輕歌曼舞之中,既能陶冶情趣,又能結識新朋友。

參加舞會的時候,要進行適當的個人形象修飾。男士務必要剃須,女士在穿短袖或無袖裝時要剃去腋毛。注意保持口腔衛生,如果是外傷患者、感冒患者等,不宜參加舞會。參加舞會前,要根據個人的情況進行適度的化妝。男士化妝的重點,通常是美發、護膚和祛味。女士化妝的重點,主要是美容和美發。舞會因為都是晚上舉辦,所以妝可以相對化得濃一點。

無論是參加家庭舞會或是夜總會跳舞,除了化妝打扮上要特別適合舞會的氣氛外,應該保持你的興致,使你周圍的人也跟著快樂起來。

舞曲奏響以後,男士要大方地走到女士麵前邀請,如果女士的家人同在,則應先向女士的親屬點頭致意,並征得他們的同意後,走到女士麵前立正,微欠身致意說:“小姐,可以請您跳舞嗎?”有時還要向陪伴女士的男士征求說:“先生,我可以請這位小姐共舞嗎?”得到允許後,再與女士走進舞池共舞。如果你與男(女)朋友坐在一起,此時有人向你邀舞,禮貌上必須征得他(她)的同意。

一般情況下,女士是不用主動邀請男士的,但特殊情況下,需要請長者或者貴賓時,則可以不失身份地表達:“先生,請您賞光。”或:“我能有幸請您嗎?”

當男士(女士)到你麵前彬彬有禮地邀請時,不答應是極不禮貌的,你應該微笑地站起來,接受他(她)的邀請。如果你是單身去赴舞會,就要聽從舞會主人給你安排舞伴。

如果女士麵對兩位或者兩位以上的邀請者,最能顧全他們麵子的做法,是全部委婉的謝絕。要是兩位男士一前一後走過來邀請,則可以“先來後到”為順序,接受先到者的邀請,同時誠懇地對後麵的人表示歉意,或者表示下一次可以與他跳舞,並要盡量兌現自己的承諾。

依照正規的講究,結伴而來的一對男女,隻要一同跳第一支舞曲就可以了。從第二支曲子開始,大家應該有意識地交換舞伴,認識更多的朋友。

在舞會上最能體現男士的紳士風度。例如,跳舞中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左手輕扶舞伴的後腰(略高於腰部),右手輕托舞伴的右掌,尤其在旋轉的時候,男士一定要舞步穩健,動作協調,同舞伴一起享受華爾茲的優美。萬一發現女士暈眩,男士一定要做好“護花使者”,護送回原位。在一支曲子結束後,要禮貌地將女士送回原座位,道謝後,再去邀請另一位女士。

對不熟的舞步不要冒然地、很有勇氣地去跳,除非邀舞的人不在乎你踩他的腳,或你自己不怕出洋相。

當你不想跳,而剛好有人向你邀舞,你可以拒絕,但請注意拒絕的藝術。

舞姿要端莊,身體要保持平、直、正、穩,切忌輕浮。如果搔首弄姿,就容易給人留下膚淺輕佻的印象;倘若不按舞蹈動作要求,與舞伴做出過分親密的舉動,也容易使人覺得俗鄙無知。

跳舞時,不要討論或爭辯一件事情,更不要在散會時做出企圖似的詳細身家調查。如果對方問你的姓名,你可以告訴他(她),如果不想讓他(她)知道,隻告訴你的姓便可以;如果對方向你詢問一些有關你的一切事情時,大可坦白的告訴他(她),如果你不願意讓對方知道,你可以拒絕回答,但不可編造謊言。

注意你的坐姿。舞會中的燈光通常是比較暗,而且朦朧,對方隻能看見你的形態,所以你要隨時注意保持優美的儀態。

無論是參加朋友的私人舞會,還是正式的大型舞會,遵守時間是首要的禮儀,要準時到達。至於什麼時間離開舞會較為合適,朋友的私人舞會最好要堅持到舞會結束後再離去,也是對朋友的支持。至於其他的舞會,隻要不是隻跳了一支曲子顯得應酬的色彩過濃就可以了。

★到大自然中去度假

找回生命的本真,唯一的出路就是親近自然。

即使白天賺到全世界,但在你心裏,是否有個聲音一直在呼喚:拋開無休止的工作,遠離令人窒息的都市,讓渴望自然的心靜下來!小橋流水、一池荷塘、大片竹林、庭院花草……生活開始進入另一種淡泊間的平靜境界——當世界浮躁的時候,唯有心平氣和者方能製勝!

人們為什麼如此熱愛旅遊,尤其喜歡到名山大川,到大自然中去,道理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去尋找生命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