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武陵王司馬晞,喜好習武練兵。桓溫對他有所顧忌,擔心他有一天會威脅到自己,於是想廢黜他,桓溫找王彪之商量此事。王彪之卻說:“武陵王是王室中人,而且很有威望,並沒有犯大的過錯,因為猜忌而隨便廢黜,不會有人信服。您想要一位賢明的君主,應當像商朝的伊尹、周朝的周公那樣盡心竭力輔佐王室。這件事關係重大,還是應該慎重考慮一下!”桓溫此時非常堅決:“我意已決,你不必再勸我了!”
二十一日,桓溫便采取了行動,上表章彈劾武陵王說:“司馬晞收納了一批輕浮好戰之徒,他的兒子司馬綜也狂妄自大,生性殘忍。袁真叛逆的事情牽連到他,近日,他疑心很重,擔心朝廷會治他的罪,也許會因此發動叛亂。臣請罷黜司馬晞在朝廷的官職,讓他回到他的封地做他的藩王。”這封奏章獲得批準,就連司馬晞的世子司馬綜、梁王司馬等人的官職也被免除了。桓溫也把守衛皇宮安全的責任,交給了魏郡太守毛安之。
十六日,褚太後被尊奉為崇德太後。
起先,殷浩去世時,大司馬桓溫曾派人送信吊唁他。可是殷浩的兒子殷涓既沒有回信致謝,後來也沒有去拜訪桓溫,反而與武陵王司馬晞遊玩。庾希的弟弟廣州刺史庚庾蘊,也一直和桓溫不和。殷涓、庾蘊宗族勢力強大,桓溫覺得他們將來會成為他的禍害,想要除掉他們。
十七日,桓溫派他的弟弟桓秘逼迫新蔡王司馬晃到簡文帝麵前自首認罪,並汙蔑司馬晞及他的兒子司馬綜、著作郎殷涓、太宰長史庾倩、掾曹秀、舍人劉強、散騎常侍庾柔等密謀篡權。簡文帝聽後,淚流滿麵。桓溫便下令把他們全都逮捕,送交廷尉。庾倩、庾柔,都是庾蘊的弟弟。
二十日,禦史中丞譙王司馬恬要求順應桓溫的意思,依據律法,懲辦司馬晞等人。簡文帝下詔說:“他們都是王室貴族,聽到要處決他們我都要悲痛惋惜,驚恐不安,何況是讓我下令斬殺呢!這件事要從長計議!”
二十一日,桓溫再一次上表,請求殺掉司馬晞,言辭激烈,態度懇切。麵對桓溫的咄咄逼人,簡文帝親手寫下詔令回複桓溫說:“如果你覺得晉王朝還能千秋萬代,就執行以前的詔令,不必再請示了;如果你覺得晉王朝氣數已盡,我願讓位給更賢能的人。”桓溫看後,誠惶誠恐,大驚失色,於是不敢再堅持殺掉司馬晞,而是奏請黜廢他及他的三個兒子,將其家人遷到新安郡。
二十二日,新蔡王司馬晃被貶為庶人,遷到衡陽。殷涓、庾倩、曹秀、劉強、庾柔則被滿門抄斬,庾蘊服毒自盡。庾蘊的侄媳婦,是桓溫三弟桓豁的女兒,得以逃過此劫。庾希聽聞殷、庾兩個家族遭受滅頂之災,帶領弟弟會稽參軍庾邈及兒子庾攸之逃到海陵的湖澤去了。
桓溫消滅了殷、庾兩大宗族,勢力急劇膨脹。侍中謝安看見桓溫,還在很遠的地方呢,就開始行禮。桓溫很吃驚,問道:“謝安,何以至此啊?”謝安說:“君主都叩拜了,臣下才拱手還禮,那不是很失禮。”
二十四日,東晉下詔大赦天下,文武官員都增加二等品位。
二十五日,桓溫退出京師,停駐白石,並上書請求返回姑孰。
二十六日,簡文帝下達詔令,將桓溫升為丞相,並且繼續兼任大司馬,留任京師輔佐朝政。桓溫堅持請辭,要求回到自己據守的姑孰。
二十七日,桓溫從白石回到姑孰。
桓溫廢立皇帝的事情傳到前秦,前秦王苻堅聽說後,對群臣嘲笑說:“桓溫接連戰敗,不能自我反省向百姓謝罪,反而廢黜君主轉移世人的視線,達到自我解脫的目的。都六十歲的人了,還做出這樣的事情,在天下人麵前要如何子處?民間諺語說:‘要向妻子發脾氣,就給她的父親難堪。’大概是在說桓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