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在老師的追問下,愛因斯坦才交出一個簡單粗陋的小凳子。老師看了很不高興,搖著頭說:“世界上沒有比這更醜陋的凳子了。”同學們也向愛因斯坦投去嘲笑的目光。
愛因斯坦站起來堅定地回答:“有,有比這更壞的!”說著,他從桌子下麵拿出兩個很不像樣的小板凳,解釋道:“這兩個凳子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製作的。交出的這隻,是第三次製作的,雖然它還不能讓人滿意,可總比前兩隻要好些。”
老師拿起3隻小板凳看了一會兒,他暗自想:這孩子不簡單,他具有常人所不具備的一種可貴的素質。
這不也是愛因斯坦的美德嗎?
【成長箴言】
大凡成就偉大事業的人,都是因為憑借了一種積極的思考力量,是創造力、進取精神和激勵人心的力量在支撐和構築著所有成就。
如果青少年從小就能具備這種善於動腦、善於思考的能力,那麼你們將會不斷地激發內心的潛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獲。
許衡不食無主之梨
傻子和傻子結合起來,一起發傻地向前進,社會才能進步。世界上的事本來是傻子幹出來的,那些聰明人為了名利而鑽營,幹了不光彩的事情,把世界推入黑暗深淵,結果他們也跟著沉淪了。
據說,在南宋末年有一個年輕人名叫許衡。他自幼因聰明勤奮而在當地頗為知名。
有一次,許衡獨自趕路,當時正是炎熱的夏天,烈日像火球一樣炙烤著大地。許衡由於長時間趕路而汗流浹背,口幹舌燥。他多麼希望能找個陰涼的地方歇一歇,喝點水解解渴。走著走著,他遇到了幾個商販在一棵大樹下乘涼,那幫商販也都又熱又渴,卻找不到一滴水。
這時,從遠處跑過來一個人。他懷裏捧著東西邊跑邊大聲喊:“喂,前麵有梨樹,大家快去摘呀!”商販們一聽,急忙起身望去。剛才叫喊的那個人果真捧著幾個讓人垂涎欲滴的大梨回來了。這一來,他們都樂壞了,趕忙收拾東西去摘梨。可是,許衡卻一動沒動。
有個商販奇怪地問:“你為什麼不去摘梨呢?”
許衡卻問道:“梨樹的主人在嗎?”商販們都說:“梨樹的主人不在,但天氣這麼熱,摘幾個梨解渴也沒什麼大不了的。”許衡認真地說:“梨樹現在雖然沒有主人看管,難道我們自己的心也沒有主嗎?我心裏是有主的,不是我自己的東西,不經過主人允許,我是絕不會去拿的。”
商販們則不理會許衡的話,一擁而上,紛紛去摘梨。許衡見狀,隻好無可奈何地獨自走了。他忍著炎熱和口渴繼續趕路。而那些吃到梨的商販們則紛紛譏笑他是個愚人,不懂得變通。
許衡就這樣一直恪守著自己的原則,而且不管在什麼環境下都能堅持刻苦學習,最後終於成為宋末元初著名的學者。
【成長箴言】
許衡“不食無主之梨”的精神其實就是一種自律的品質。這種品質是一種內在的高修養、高境界,是自我與外界和諧的融合。青少年需要道德自律,時時檢討自己的行為,在不斷的完善中獲得永遠有價值的東西,這也是自我價值的實現過程。
比別人更心細的華佗
學會在平凡事物中觀察。
華佗是著名的醫學家。他醫術高超,不僅因為他自小聰明,最重要的是他能夠細心學習,刻苦鑽研。
東漢末年的時候,戰爭頻繁,民不聊生,又碰上瘟疫流行,百姓死傷無數。華佗住的整個村子的人都被瘟疫感染,可是沒有一個醫生能夠醫治,小華佗被父母送到山上才免於受感染,但是他的父母卻失去了生命。看著自己的父母被瘟疫奪去生命,華佗非常傷心。他痛恨那些官僚沒有一個來關心民生疾苦,也很氣惱沒有一個醫生能治好那些得瘟疫的人。因此,他立誌要做一名好醫生,為天下的貧苦百姓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