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新世界霸主(2 / 2)

五大安理會成員國做出決議,為了避免新的世界大戰,有必要對各國的軍事做出限製。

原則上,各國保有現有的武器裝備水平,嚴格控製武器裝備的展,控製各國海軍艦艇的噸位,控製大殺傷力的火炮等爆炸武器的當量。

聯合國組建調查機構,對各國的武器規模進行摸底調查,上報聯合國安理會,並作為各**事規模的依據。

除此之外,聯合國還做出決議,凡是沒有軍隊的國家,原則上都屬於中立國,不允許任何有軍隊的國家入侵。

上述決議,若是有個別國家違反規定,聯合國有權利對其實施政治、軍事以及經濟上的懲罰。

在聯合國的限製下,各國想要展軍備已經不可能,自己國家應該應有多大規模的兵力以及武器裝備,已經被限製在一定的範圍。

至於原子彈,那是絕對不允許的大規模殺傷力武器,更不可能出現。

就算世界各國多少知道亞華帝國有一種武器很先進,但是,誰都不知道那種導彈技術是個什麼玩意兒。

西方科學家想要研究新項目,結果他們現所研究的項目都有了,已經不再需要研究了。軍事領域的科學技術往往領先於民用技術。

軍事上被限製住了,那麼,科技進步也必將被推遲。

科學家們還鬱悶地現,自己的知識已經老化了,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重新回爐深造,去哪裏學習呀?

亞華帝國沒有留學生製度,新知識是個什麼樣子無法知道。

這尼瑪的,完全是科學壟斷嘛!

各國政府窮的要死,還指望亞華帝國的貸款過日子,更不可能投入資金研新技術。就算想要研究,各種專利當道,也是他們繞不過去的一道坎。

戰後世界各國進入重建階段,尤其是歐洲各國的經濟實際上已經崩潰,紛紛向亞華帝國請求貸款支援。

此時,華元已經高出英鎊的價值,大英帝國失去了太多的殖民地,已經不可能為英國輸血,貨幣的含金量還不如亞華帝國的華幣。

經過數論談判,歐洲各國願意將手中的黃金抵押給亞華帝國,並換取貸款。

但是,亞華帝國提出把這些黃金的一半出賣給亞華帝國,而另一半黃金作為抵押物存放在亞華帝國。

為了獲取亞華帝國的支持,歐洲國家也隻能同意這種方式。

從此之後,亞華帝國擁有世界百分之六十的黃金儲備。

除了黃金,封把主意打在了石油這個必須的能源上。

在亞華帝國領土內的石油開采區,封並沒有采取大規模的開采,而是有計劃地實施開采,其中的一半產量都被亞華帝國自行消化。

於是,石油成了世界上的短缺資源。

資源短缺必然造成價格上漲,戰後石油價格迅上升到了每桶二十八華元。

廣袤的亞華帝國什麼都不缺,控製住資源價格,簡直是資源霸權。

這也是封的一種手段,他需要石油價格緩慢地上漲,而且,他想讓價格上漲,那就必須上漲,想要石油價格下跌也十分簡單,隻要宣布現了大油田,價格必然隨之而降。

為了便於交易,亞華帝國在馬來半島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交易所,當然包括期貨交易。

有一個詞彙叫割韭菜,封需要時不時地割韭菜,石油期貨也是一個工具。

封龐大的資產可以在金融呼風喚雨,這世界已經沒有人能夠與之抗衡,無形中封已經是世界金融霸權者。

歐洲的重建需要大量的設備,這當然需要從亞華帝國進口,除此之外,亞華帝國還承攬了許多工程,大量的建築公司奔赴歐洲。

亞華帝國有足夠的勞動力,就是那些年輕的太平洋原住民。

原本人口很多的印度以及太平洋島嶼,大部分人口都疏散出去了,那種人很懶,留太多沒有用。但也不可能全部分出去,既然要留下來,自然是年輕人比較好,亞華帝國肯定做出最佳選擇。

所以,建築公司就是用這些廉價的勞動力,為歐洲的重建做貢獻。

當然,還有一種文化產品很賺錢,那就是日倭遺產,aV產品在世界各國很受歡迎。

亞華帝國貸出去的款項,有一部分通過這些途徑又流回來了。

所以,亞華帝國其實很願意往外放貸,世界各國手裏有錢才會大搞項目,亞華帝國的產品就會源源不斷地賣到世界各地,貸款資金又會源源不斷地往回流,形成一種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