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傳功大殿中回來後,李鶴凡就一頭紮進自己的修煉室之內。
盤坐寧心,鬆靜自然。唇齒輕合,呼吸緩錦。
手須握固,眼須平視,收聚神光,達於天心。
進入泥丸,降至氣穴。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丹田氣暖,腎如湯煎。氣行帶脈,煉己功全。
………………
根據青雲煉氣決所述,煉氣期共分九層,分別對應人體九個主要穴位,每打通一個主穴,功法就進步一層,直至煉氣期巔峰後,將會衝擊第十穴位,一旦成功,便能踏入築基期,然而萬丈高樓始於平地,要想打通第一個穴位,必須先要積攢一定程度的真氣。
整個雲渡峰所處,乃是一座中型的靈脈,於靈脈之上修煉,通常而言會事半功倍,然而對李鶴凡而言卻不那麼簡單,首先他“先天不足”,其次他所在的院落乃是靈脈的邊緣所在,自是無法和其他是兄弟相比。
吐納修煉,是一件極為枯燥之事,每一次納氣,需要將周圍的空氣深深地吸入到肺腑之中,隨後屏住呼吸,用幻想的方式將氣往丹田沉去,隨後將一絲若有若無天地靈氣滯留在丹田之中,濁氣隨之吐出,這是一個玄之又玄的方式,但卻是絕大多數修煉者的不二法門。
每一次吐納之中蘊含的天地靈氣,也是極其微乎其微的,就好像是沙裏淘金,須得花費巨大的功夫洗去無數泥沙後,才會在偶然間得到那一小抹驚豔的燦爛。
花費了幾個時辰的吐納,但李鶴凡始終無法感受到煉氣決所述的那種玄之又玄的氣感,心情不由得有些浮躁了起來,盤坐的雙腿,更是已經十來次因為發麻而更迭了,而精氣神更是感覺上萎靡之極。
有恒心,當然是件好事,但李鶴凡卻懂得更多的道理,修煉這種東西,是急躁不來的,欲速而則不達。
重重的吐了口濁氣,起身泡了個澡,接下來的時間,便是躺在那裏回想著今天修煉上的得失,要麼,便是觀看一些奇聞雜記。
第二天一覺醒來,不知是否錯覺,精神仿佛比平常更抖擻了些。
又是沐浴焚香,讓自己的注意力沉凝了下來,盡力排除腦海中所有雜念,然而幾個時辰下來,仿佛又是一無所獲,煩躁的心情頻起,無法集中精神,李鶴凡頓時又放棄,開始了放鬆與思考過程。
如此日子一連持續了半個月……
盤坐在修煉室中的李鶴凡,雙眸緊閉,麵容平靜。每一個呼吸間,都是又長又穩,他的意識,仿佛已經沉凝到了整個吐納的過程中了去,心中存想下,剛納入肺中的一口氣,仿佛正在隨著他的意念,透過胸肺,以極為緩慢的方式沉入到了丹田之中。
丹田,本是一個穴位,更是一個人體絕佳的容器,這一口氣沉入丹田之後,整個丹田仿佛一下子脹鼓鼓了起來。
李鶴凡的眉頭猛的向上一挑,心中頓時一喜,氣感,總算第一次體驗到了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