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1 / 2)

村東頭的吳二狗從外頭領了一個極標致的小娘子回來。

大獾洞村一下子沸騰起來。村裏人但凡見著的都在心裏暗自嘀咕,這必是那廝從哪裏拐來的。

也難怪眾人這樣說。

要說起這吳二狗,說他“頂風臭了八百裏”也不為過,光棍一枚,終日無所事事,是四鄰八鄉出了名的憊懶貨。

家底薄不說,人還不肯吃辛苦,整日裏隻管遊手好閑,除了從他阿爹身後得來的破茅屋,附送一個斜眼瘸腿愛罵人的老娘,身外之物幾乎全無,如今更是連那裹著遮羞的衣衫都快穿不上了,日子過得是一天不如一天。

這樣的人,哪有誰家肯把女兒給他?一年挨一年,及至快而立之年也未能娶上個婆娘,而有那等手快的,他這個歲數應該都能抱孫兒了。

吳二狗雖也羨慕別人兒女繞膝、其樂融融,心裏卻並不著急,更沒因此爭氣些。

此人沒甚長處,唯一的好處也就算對其斜眼瘸腿老娘還算孝順。

那吳老娘嘴雖厲,卻會做人,族人憐她老漢兒子都是渾人,自家身子也不好,一個女子便是再剛強,碰上這兩個,日子也過不起來。

到底是一族之人,不好趕盡殺絕,想這吳二狗雖慣愛小偷小摸,但偷了吃喝也給老娘,眾人就皆睜一眼閉一眼,逢了年節還送點兒東西過來,大家幫襯著,倒也都沒餓死。

這一直被人鄙視的吳二狗平生第一次被人正眼瞧,單薄的小胸脯恨不得挺上天去。

此番回村更是如衣錦還鄉一般,抖抖新上身的衣衫,得意洋洋,特特帶著這小娘子繞了個大大的圈,定要被村人都看了一遍才回到自家的破茅屋。

隻可憐那位嬌滴滴的小娘子,被吳二狗扯著,一路踉踉蹌蹌,咬牙皺眉,薄底的繡鞋被石子土塊磨個半破,偏生她還裹著巴掌大的小腳,生生疼得出了一腦門子的汗暫且不提。

諸位看官要看吳二狗的破茅屋,便以為此處周邊都是如此,想這大獾洞是個窮鄉僻壤,地貧人苦的地界,那可大錯特錯了。

這吳二狗所在之村原是個漠北二郎山腳下麵的野甸子,地方不大。

後來吳姓人來了,慢慢繁衍,住的人多了,外麵的人為了來往方便,才給這裏起了個大獾洞的名。

要說為何起了個這大獾洞的名號,隻不過因著附近荒山野嶺的獾子極多,那畜生又愛盜洞,所以才得了這個名,倒也算名副其實。

這裏獾子雖多,人卻沒幾個,便是把那等歪瓜裂棗的都算上,統共也就能有個四十幾戶人家,全姓吳,各家七扭八拐地還都能論上親戚,原就是一個老祖宗來的。

據那積古的老人家講,原來也是有族譜的,隻是為了避禍才燒掉的。

當初吳家老祖宗本是中原京都人士,至於做什麼營生卻無人知道,隻說日子過得也算體麵。

後來卻不知何故得罪了當時權貴,為了避禍保命,這才攜妻帶女地、不遠千裏舉家逃到此處。

此地因處漠北,雖遠離京都避開了禍事,卻與女真臨近,加之兩國之間常有戰事並算不太平。

那位吳姓老祖宗心想這可是才出狼窩又入虎穴,隻是此時卻顧不來那許多,能把眼前之難避過就是天大幸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