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驚夢(1 / 3)

生活在南都金陵的人都知道,本城的望族蕭家是冒犯不得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他家號稱“兩朝帝裔,九蕭宰甫”。

若是要追溯起蕭家的來曆,那還真不是虛張聲勢。

近千年的世家了,自古便是著姓大族,穩坐一流門閥的位子。享過太平盛世,看過風流秀雅,也曾在離亂國變中屹立不倒。曆代君王皆以禮相待,不敢輕易怠慢,不知得過多少美譽。甚至還見縫插針地通過兵變政變的手段登踐帝業,雖然隻是兩個短命的朝代。

真正的輝耀前史。這些,都是蕭家目下無塵,清高傲世的資本。

世人皆知,蕭氏家族門楣最是高貴,行事最是孤高。

正是因為這樣,一個月前蕭家長女蕭品素與鎮國公楊家的世子張釗的婚事才被世人津津樂道,熱度至今不減。卻不是因為門當戶對,天作之合。

而恰恰是因為,門不當,戶不對。

何出此言?

這事兒還得從今上建朝的事說起。說起來,距今也不過是十年前的事。

二十年前,前朝大平風雨飄搖,盤踞在各地的軍閥和節度使將一片秀麗江山分割得四分五裂,人人都在伺機而動,思舉大業。

今上便是在那個亂世中脫穎而出,承天景命,登踐九五的贏家。說起今上的本家,那還隻是前朝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千戶。當年今上之父為當地州府所害,今上感奸佞當道,天家不慈,怒而揭竿,振臂一呼,四方響應,因為身負天命,所以勢如破竹,大殺四方,最後得建太平,便是本朝,大榮。

當然這隻是史書上的說法。今上雖然勇謀有謀,卻也不至於這樣不費吹灰之力。實際上,今上也是從軍中發家,經曆了一係列的策反和反策反,犧牲了一個又一個肝膽相照的兄弟才換來今日的位子的。

鎮國公楊起,便是當年隨今上出生入死,幸未犧牲的,為數不多的,碩果僅存的患難之交之一。

所以寵渥優厚,甫一建國,便封超一品鎮國公爵,並龍虎大將軍,世襲罔替。

隻是,既是患難之交,便也是出身草莽,因了時勢,陡然富貴,家底難免淺薄些,卻是蕭家這樣的世族門閥最為不屑一顧的暴發戶。

按照正常的路子,蕭家的女兒若要議親,也隻該在世族裏挑了出色的年輕子弟,同結兩姓之好才是。或是淮陰傅氏,或是青城顧氏,等等。

總之,不會是楊家這樣的人家。可是今上像是要盡快為自己的同袍洗白,又像是要殺殺世家的傲氣一般,不顧前朝舊臣的反對和世家(尤其是蕭家)的不滿,硬是一道聖旨拉郎配,將蕭家長女和鎮國公世子湊成了一對。

皇恩浩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蕭家一點辦法也沒有。大榮初立,今上鐵血殺伐之風猶存,又手握重兵,蕭家卻位屬不得勢的前朝舊臣,終究是胳膊擰不過大腿。隻得裝作感念皇恩的樣子將蕭品素嫁到了楊家,心裏卻是恨得要嘔血。

蕭楊結親被看做是蕭家向新皇權低頭的征兆,也是今上開始分化收用世家的開端。所以這件事理所當然地成了大榮朝今年年度十大熱點新聞之一,被世人反複咀嚼品味。

有人感歎今上的手段冷硬不容拒絕,有人暗地裏為蕭家打抱不平,有人對於新貴與世家那些不得不說的故事感興趣,有些人在想蕭家什麼時候能像以前一樣硬氣起來,也有人帶著點微妙的心思猜著蕭家大概就此要一蹶不振了。

總之,說什麼的都有,真是好不熱鬧。

蕭家近來也正處於風口浪尖,外人看著不動聲色,實際上內裏卻是憋著一口氣,連帶著整個蕭宅的氣氛都陰鬱不少,全然沒有喜事過後的歡快。

一個月前,蕭家二老爺蕭憲並長房長子蕭礽,二房獨子蕭禕,三房幼子蕭祺為蕭品素送嫁京城。算算日子,今日也該回來了。

蕭含章今日特意起了個大早,才穿戴停當,就見蕭昭節一陣兒小旋風似的閃進了她的院子,不由吃了一驚:“你怎麼這時候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