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發出去的那不是炸藥包,那是飛雷。(此稱呼為黨的稱呼)
為什麼呢?炮彈打出去是有聲音的,而它是沒有聲音的。
飛雷發射距離很難超過400米,但已足夠,結合土工作業抵近到100多米,便可加大炸藥包的藥量,增加威力。飛雷初速低,低於100米/秒,憑肉眼就能看見那茲茲冒煙的一團在天空劃過,夜間是一個個火星。由於初速低,飛雷飛過,還不象炮彈帶著劃破空氣的呼嘯,數十門齊發,那是一坨坨鋪天蓋地,靜悄悄從天而降,恐怖異常。
用來對付密集的隊形,則更是躲沒處躲,藏沒法藏。
飛雷首次發威,據記載,是一九四七年九月河南陝縣攻城戰,炸藥包準確地打到東門一側的城下,城牆頓時被炸開了一個口子,戰士們一擁而入。
一天之內,四縱基本控製了縣城的大部分城區,隻剩少量敵人借助城南工事抵抗。飛雷炮迅速轉到城南,他們確定的第一個目標是前方一百米左右的一座碉堡。
一聲悶響,炸藥包落到碉堡五六米遠。導火索長了,飛雷彈飛出去落地還沒有馬上炸,敵人正納悶。五六斤炸藥包爆炸了,巨大爆破力炸塌了大半個碉堡。敵人不是當場斃命就是奄奄一息。
此後飛雷又進行了改進:
1、改進炸藥包,也就是它的戰鬥部,換裝一部分碎石,成了殺傷彈;換裝一部分集束手榴彈,成了子母彈。2、加裝腳架和簡易瞄準具,使瞄準操作更簡便、準確。
到1948年底淮海戰役時,工兵連已經有拿出180門飛雷炮投入作戰的能力。消滅黃維兵團時,20分鍾內打了三波次,按每門炮20公斤藥量計算,用了2萬多斤炸藥。黃兵團迅速崩潰。
國民黨軍把這種搞不清,摸不透,令人魂飛魄散的東西無可耐何地稱作“沒良心炮”。
淮海戰役中最蹊蹺的要算消滅邱清泉兵團。
邱清泉曾就讀黃埔二期工兵科,再到德國陸軍大學深造。個性張揚,狂傲不羈,人送外號“邱瘋子”。
對戰爭前景、作戰指揮早已心恢意冷,整晚整晚喝酒跳舞,不問戰事。指揮部院裏有樹,這是個困字,他命人砍了,說是個“困”字,砍完,人家告訴他院裏還有人,那是個“囚”字啊。
啊……!
1949年1月發起攻擊,一發引線過長的“沒良心炮”落到院子裏,茲茲冒著煙,彈跳打轉好一會兒才轟地炸響,邱清泉被爆炸的硝煙熏得上身黢黑。
受刺激的邱清泉,在院裏狂奔,不一會奔出院子。大街上人們看見一個除兩眼、牙是白的,滿臉黢黑的大漢大喊大叫,哭笑無常……。知道是他的下屬黯然失色地說:長官這回真瘋了。幾天後打掃戰場,解放軍從死人堆裏找到一具滿臉黢黑,身中7彈的屍體。
1950年誌願軍入朝作戰,“沒良心炮”再次發威。朝鮮的地理特點是山地,許多山地、高地火炮要上去,都是拆卸了上。火箭炮是車載的,受限製更大。惟有沒良心炮,那兒都上得。下來還特別方便,滾下來就成。
1951年誌願軍189師566團與英軍第28旅在三八線附近對峙,566團團長朱彪參加過淮海戰役,懂沒良心炮,兩輪打過去後,英軍第28旅整整沉寂了半個多小時。
幾十年之後,那場戰爭的事情不斷浮出水麵,當年任英軍28旅參謀的諾斯·漢克斯上尉當時在作戰報告中曾這樣報告,“當天遭到中國軍隊從縱深打來的大口徑炮彈的攻擊。”
這就是沒良心炮的輝煌戰績了。
別的炮都是按照毫米算的,它是用厘米算的,而且是幾十厘米幾十厘米的算的。
所以威力不比大口徑的炮小,就是距離近。
朱不疑作為遊戲的製作人,對這些武器裝備還是了解的,其中沒良心炮,他因為好奇,特意查了一下資料,記得很清楚,而且這炮的技術含量一點都不高,所以朱不疑自己就設計了。
設計完成之後,讓研究院的專家專門看了看,在經過改進之後,他專門用上好的鋼材再摻雜了一些特種鋼製作了這沒良心跑。
要知道,這炮威力大是大,但是炸膛的幾率也不低。
原時空,是因為沒辦法,沒錢,沒材料,才製作出這樣的炮來。
隻不過因為製作成本低,所以在後世那會兒用的多罷了。
現在經過朱不疑的改進之後,就不用擔心了。
好了,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這東風就是小鬼子了。
就用你們的血來見證我的第一戰吧。
朱不疑默默的在心裏說。
報告,小侯爺,據我們的哨兵的信號,旅順城30裏處,發現小規模的日軍,大概有一個聯隊。
朱不疑聞言,皺了皺眉,說到知道了,你先退下吧,另外在這裏還是叫我小少爺吧,畢竟現在還是滿清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