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大清》接近結尾處,我每都要冥思苦想,每日寫將近一萬字,一直在期待完本,想著完本了就解脫了。
可寫下全書完的一刹那,曾經預想的解脫感卻離得很遠,反而悵然若失,這種感覺,恐怕不寫書的人是體會不了的。
一、曆程
《經濟大清》自016年月18日首次在起點連載,到今已經過去年有餘了……
我這種懶癌黨加手殘黨加撲街黨,能一路堅持著把《經濟大清》完本,自認是十分不容易了。
有道是:“待到成功完結日,不忘把酒話初心!”
起初心。
這本書最初是在澡堂子裏誕生的。
016年的初春,我泡在北方澡堂的大浴池裏,窗戶外是春寒料峭,窗內是熱氣騰騰,此情此景,讓人頗有種夢幻迷離之感。
當時,一個皇子出遊泡溫泉的場景,就在我腦海裏浮現。
在本書第七十三章,主角泡溫泉的場麵,就是我對這本的最初靈感的縮影(不過後來寫這一章時,是在寒冷至極的宿舍中,時值半夜,凍得腳發麻,還要幻想泡溫泉的感受如何舒服,那場麵頗像是《賣火柴的女孩》)。
在動筆之前,我在起點連在的是一本西方奇幻,名叫《純淨彌撒》,當時已經寫僵了,即將太監。
我就覺得新書,一定不能再寫奇幻玄幻一類了,正巧我當時看了前輩北冥老魚的《資本大唐》,被曆史類深深吸引,加上我也對曆史很感興趣,於是新書的題材就設定為了穿越曆史類。
實話,《經濟大清》動筆之前,我根本沒寫過曆史,就連看的曆史都極少,所以前一百多章,完全是在摸著石頭過河。
這書的設定,受《資本大唐》和《康熙王朝》影響很深。
《資本大唐》的主角是李世民的皇子,利用皇子的身份,在封地發展經濟,最終在唐朝搞出了資本主義,開創盛世。
所以《經濟大清》的主角是康熙的皇子,同樣是盛世王朝,同樣的皇子身份,同樣的發展經濟,就連書名都起得相近。
設定完成後,我又查閱了很多資料,為寫書做準備,甚至將《康熙王朝》電視劇都刷了一遍(雖然後來才知道,這電視劇是改編的,改編曆史的地方有一大堆,但不得不,台詞寫的真好,演員演得真好)。
所以,前一百餘章,書中出現的人物,都深受《康熙王朝》影響。
比如康熙,根本就是照著陳道明老師的康熙寫的,書中康熙的話做派,都是我認為陳道明版的康熙會有的話做派(後來,我又知道了,其實陳道明版的康熙很符合人們心中帝王的形象,但和曆史上真正的康熙也有一些差距,譬如曆史上的康熙從來都是正襟危坐,但陳道明版的康熙常常斜坐等。)
再比如,圓臉的索額圖,三縷長須的納蘭明珠,一板一眼的李光地,還有對康熙忠心耿耿的李德全。這些人物基本都是照搬《康熙王朝》。
為了及早動筆,我很快的完結了上一本《純淨彌撒》,開始投入《經濟大清》的創作。
016年月。
正式下筆。
開始的1-0章,我幾乎是文不加點,一氣嗬成的寫完了。
有了上一本《純淨彌撒》的完本加持,我的文筆自認為比上本書好上太多。
不過,這書畢竟是摸著石頭過河,寫到九十多章的時候,主角去關外,之後的劇情,我就實在想不出來了。
而且書的成績實在太差,讀者反饋也不好。
加上那時候,正準備忙畢業的事情,還要租房子,林林總總一大堆事情。
於是在016年4月,本書第一次斷更。
016年9月。
得益於作者審計工作的特殊性,7月畢業到10月上班之間,是一段淡季,不怎麼需要上班。趁著這個機會,本書又活了過來。
此番複活持續了兩個月左右,伴隨著016年預審忙季的到來,本書又陷入了斷更狀態。
這一段更,就將近斷了一年半的時間,整個017年都幾乎沒有更新。
因為工作壓力,加上成績不好,幾乎就要放棄這本書了。
直到018年月。
第二個年審趨近結束,我基本適應了審計工作。
那時正在思考開新書的事情,隻是想來想去,沒什麼好的想法。
正好手頭還有些《經濟大清》的存稿,所以我便打算先將存稿傳上吧,也借著上傳存稿的機會,我又把之前寫的東西讀了一遍,找到了些當初的感覺,覺得就這麼放棄了怪可惜的,便又硬著頭皮寫下去了。
接著斷更的地方往下寫,會讓人感到極度的不適應,像便秘一樣,寫一個字都痛苦萬分,寫出來的東西仿若狗屎,自己都不想再看第二眼。
咬牙堅持了五六章,不適感漸漸減輕,得心應手的感覺又回來了。
正巧當時沉迷求生類節目,所以在1-18章寫了一段主角和朝鮮王妃墜崖求生的情節,寫的十分暢快。
018年,證監會卡緊了過會審批,導致IP前景不好,行業內一片蕭條。
審計們也得益於此,放了很長時間的假,我就正好借這個機會奮力更新。
018年10月。
我的第三個預審開始,工作變得繁忙,基本就沒有時間更新了,所以本書就轉為了周更,每周都靠著存稿過活。
這段時間的更新可謂是極度不穩,本來就不多的讀者,也流失了大半。
不過我並沒有放棄這書的念頭,當時心裏想著,019年一定要將本書完本,
019年6月。
年審完全結束,我放了近一個月的假,本書正式向完本做最後的衝鋒。
隻是長時間不寫,導致再次提筆又出現了極度不適,加上懶癌發作,每更新量隻能達到000左右。
拖拖拉拉。轉眼到了9月份,新一輪的預審在即。
我發現不妙,這才開始瘋狂趕進度,9月末至十月中旬這段時間,每更新量都在9000字左右,10月18日,是我寫完本書最後一章的日子,這一,更新量突破曆史極限,達到1000字。
寫下全書完,三個大字,感慨叢生,回首寫作之路,隻覺滿是荊棘坎坷。
二、收獲
雖然數據慘淡,雖然沒幾個讀者,雖然收獲臭雞蛋一籮筐。
但我敢,這本書我是用心寫的。
光是的細綱,我就寫了數萬字,每一處情節都經過了仔細的推敲,查閱了無數資料。
全書150萬言,沒有半個字是我水出來的。
剛寫曆史時,我還是個懵懂的起點新人。
對清朝曆史的了解,僅限於中學課本和《康熙王朝》。
那時,我還不知道清初的辮子是金錢鼠尾。
不知道什麼揚州十日、嘉定三屠。
不知道古代直呼人名是不禮貌的行為。
不知道火槍的激發原理,不知道何為膛線。
不知道碧螺春、鐵觀音都是在康熙三十年以後發現的。
不知道水稻、麥、玉米一年幾熟,畝產多少,何時播種。
甚至不知道,中國古代是農曆計時,元旦和春節實際上是同一。
我還記得,本書前半部,最嚴重的兩個BUG就是:
1、節氣與農曆的月份完全對不上,農曆八月了深秋,大清還是夏,農曆十月份了寒冬,大清還是秋。
、根本不顧氣候亂種莊稼。比如主角身處東北,枉顧冬寒地凍需要休耕的事實,讓百姓種冬麥。
雖然,這兩個bug幾乎沒有讀者發現,但我必須承認,這是我的一個失誤。
以上種種茫然困惑,都在我的不斷寫作學習之中,與杠精們的撕比之中,讀者大大們不斷的提醒之中,漸漸了然了。
期間,為了寫清地理環境,我買了《中國曆史地圖集》。
為了塑造薩布素這個人物,我讀了《薩布素將軍傳》。
為了讓武器的技術發展曆程更加真實,我買了《世界火器史》。
為了搞清清朝經濟數據,我讀了一些列論文資料。
為了寫好蒸汽機,我仔細研究了蒸汽機工作原理圖,了解了蒸汽機的發展曆史。
寫完《經濟大清》,我由衷的覺得自己成長了很多。
我現在知道,滿族人從不姓名連讀。
我現在知道,早期火槍的威力,與準星、照門、膛線、火藥、彈頭都有很大的關係,所謂的火繩槍、燧發槍隻是其激發方式不同,與威力並沒有太大關係。
我現在也知道,蒸汽機根本不是燒開水把蓋子頂開這麼簡單,製約蒸汽機發展的一直都是能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