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年輕人,見的世麵可大了,卻很少有見過鐵支子這種東西的,就是見著了也不明白它是作什麼用的,名字又怪,該是一個古董吧。但在古城湘潭,那些八九十歲的老壽星們,一提起鐵支子,則會懷有一種久遠的溫馨的情愫,必說:“那時候,烤肉秦的鋪子裏有兩副鐵支子,是明朝的舊物,烤起肉來,那個味道,絕美!”
原來鐵支子是烤肉的!
老壽星們說的“那時候”,是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那個烤肉秦,大名秦天明,回族人,是二十年代末從西北遷來的。至於為什麼別離故土來到湘潭,則無人可知。
烤肉秦的鋪子很窄小,門邊擺著一個切肉的案子,店堂裏擺兩張大木桌,桌子中央鋸出一個很大的圓洞,桌子下麵是一個鐵桶灶,灶上麵扣著一個一尺多高的鐵圍子,鐵圍子上麵橫排著寬一寸左右的精鐵長條片,鐵片與鐵片之間有細小的縫。這種精鐵長條片就叫鐵支子。
鐵支子和鐵圍子是請工匠合套製作的。在《古城湘潭食薈》這本發黃的小冊子中,準確地標明烤肉秦的鋪子設在本城怡和坪右側,並說隔壁即是一家留古居的古玩店。怡和坪在哪裏呢,在現在的地圖上絕對找不到這個地名,它早消失了。但上年歲的人會告訴你,怡和坪原是一個臨湘江的大碼頭,碼頭下停著——排排的大木船,上碼頭即是一個大坪,坪兩側全是店鋪,坪裏劃場子賣藝的、賣膏藥的、拉洋片的、賣小吃的,熱鬧得不得了。而現在這裏建了—座大橋,怡和坪成了引橋的地盤。
烤肉秦選址在此,可見他的精明能幹。
按書中記載,烤肉秦的鋪子開張是在1930年的陰曆元旦。烤肉秦生得矮而胖,一臉是笑,他立在門邊木案後,用一把很寬大很薄很利的菜刀,飛快地切著牛肉,—片一片,薄如蟬翼,那刀功令觀者咋舌。切好了一堆,用手抓—把,高喊一聲:“一斤整——咧!”旁邊有人問:“不多不少,一斤?”他的妻子忙提過一杆秤,把肉往秤盤裏一倒,稱一稱,果然一斤。眾人便喝起彩來。於是,紛紛進店落座,這個要一斤,那個要一斤半。
烤肉秦按照客人的要量多少,一把一把往碟子裏抓肉,無論多少,隻需抓一把,人們發現他的手掌真大,像小蒲扇似的。抓好了肉,他端起碟子,喊聲:“桂妞,接!”盛肉的碟子便往店堂裏飛去,桂妞——他的妻子輕輕地接住,再擺到客人麵前,然後,由一個七八歲的男孩子,把各種佐料的小碗端上桌去,那裏麵盛著醬油、料酒、蔥條、薑絲。小男孩長得很敦實、臉圓、眼大,一雙小手幹幹淨淨的,人一見就喜歡。
這家烤肉鋪真有意思,男醜女俊,但都有絕活,連小孩子都這麼伶俐。
客人用長筷子夾肉片,調上佐料,再放到鐵支子上翻動燒烤。鐵桶灶裏燒的是鬆木柴加鬆塔,劈劈叭叭地響,鐵支子燒得火紅火燙,肉片擱上去嵫嵫地浸出油來。各人有各人的味口,烤老烤嫩,要鹹要淡,皆可自便。肉片人口後,細細一嚼,味道好極了,於是,便喊:“來壺好酒!”鋪子裏自然是備得有上等好酒的,用錫壺裝了送上來,再斟人杯中,一口肉,一口酒,快活得像神仙一樣。
其實,烤肉雖是北地風味,但傳到湘潭卻年深月久,烤肉的鐵支子鐵匠鋪也有賣的,可是新的不好用,烤起來帶鐵腥氣。而烤肉秦的這兩副鐵支子,用的日子太長了,油鹽都人了骨,烤起肉來不糊不焦,神物!有識得字的,從鐵圍子上尋到“明崇禎十六年”一行字,便驚歎:“三百多年的東西了,烤起肉來能不好吃麼?!”
抽一個閑,烤肉秦走過來,笑著問:“各位吃得如何?”
眾口一聲:“好。鐵支子好。”
烤肉秦哈哈一笑:“托老祖宗的福,把這寶貝傳到我這一代。另外,我這牛肉是當天早上從肉市采買的,新鮮,加工時,不要筋膜,切得又薄,這刀功可是從小練出的。各位得閑了,多來小店坐坐。”
烤肉鋪門左的前麵,立一幾丈高的大杉杆,上麵掛著一麵白布招,上書三個大紅字:烤肉秦,迎著風颯颯地響。
烤肉秦的名聲滿城皆知,生意好極了。
那時烤肉鋪不設賬桌,沒有專門收款的人,連大人帶孩子,不就三個人麼。客人臨出門,喊聲:“彙賬!”一邊切肉一邊招呼客人的烤肉秦,用眼角一掃桌麵,便報出肉多少錢,佐料多少錢,酒多少錢,一口清,速算如神,絕了!
烤肉秦隻是每天中午賣烤肉,下午即用烤肉剩下的碎肉,細細地剁成肉餡,加大蔥,蒸包子出賣。薄皮大餡,味道不錯,價錢也公道,一下子就賣完了。
烤肉鋪終日人來人往,熱鬧得不行,而隔壁的留古居古玩店卻是很冷清,一天難得有個人光顧。凡懂得這一行的知道,古玩行哪能像驢馬市場,所謂“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才是它的真諦。老板叫符地豐,四十多歲,瘦高個,戴副眼鏡,挺文雅的樣子。他的這家古玩店,並不專營某一項,比較雜,逮著什麼就經營什麼,青銅器、瓷器、字畫、金石、雜什……什麼都買,什麼都賣。大凡開這種店的人,一是本錢不大,二是多為半路出身,不過是以此維持生計而已。符地豐原是當過中學老師的,閑暇時喜收藏古玩,後來因與校長意氣不合,被解聘了,便索性開了這個店子。留古居在古玩行裏沒有什麼名氣,小打小鬧的,成不了氣候,但符地豐很滿足,生計還過得去,又有閑暇,看看書,訪訪友,從從容容,他很自矜地說:“雖南麵王不易也。”
隔壁多了一家烤肉鋪,他視若未見,第一,他不喜歡吃牛羊肉;第二,他也不喜歡跟這類做小生意的打交道,“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但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他卻走進了烤肉秦的鋪子。之所以如此,是一位老顧客告訴他那個鐵支子竟是明代的舊物,一下子使他興致盎然。凡開古玩店的都有戀舊癖,他焉能免俗。何況,這“秦天明”的名字,和他的“符地豐”,簡直是一副絕妙的對聯,“秦”和“符”,除姓氏相對之外,還有諧音的“窮”與“富”相對,“天明”對“地豐”,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