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韓愈之後幾百年,在國外,產生了較為有名的嫉妒心理研究學者、英國哲學和心理學家弗蘭西斯·培根(1561一1626),他著有心理學的專論《論嫉妒》。培根也對嫉妒心理做了一定的深入研究。他認為嫉妒是…一切情欲中最強求、最持久、最墮落的情欲。他將嫉妒分為“公妒”與“私妒”兩個類型。公妒是公眾對某一個人產生的共同嫉妒。例如,群眾不服從某位領導人的領導和指揮,對其所產生的不滿就是一種公妒。他說“在為公的嫉妒中至少還有一點兒好處,在私妒中則是一點兒好處也沒有的。因為公妒好比一種希臘式的酷刑,是在有些人變得位高權重的時候壓抑他們的。因此,公妒對於大人物是一種控製物,可以使他們不致超越範圍。”私妒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產生的嫉妒。像同事間的瓦相嫉妒、兄弟間的互相嫉妒等。培根對什麼人最容易產生嫉妒進行了歸納分類:無德之人常常嫉妒他人之有德;多事好問之人每善嫉妒,貴族中人對新進之人當其騰達之時常流露出嫉妒之情;殘疾之人、宦官、老人與私生子均善嫉妒;經過大禍與不幸而再起的人也富於嫉妒心;因為浮躁與虛榮而想在過多的事業中出人頭地的人總是嫉妒心盛的;最後,近親、同事與同輩之人,最容易在乎騰達的時候嫉妒他們。培根對嫉妒心理現象打了一個卜分生動的比喻,他說:“有嫉心猶如日光,它射在危岸或峻阪上是比射在平地上要熱得多。為了同一緣故,那些逐漸升高的人們較之那些突然騰達,一躍而躋身於顯貴之列的人們是少受人嫉妒的。”培根上麵對嫉妒心理的研究,雖然還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缺陷,但他的一些見解,卻不失哲人的智慧。這些論述,對我們研究現代人的嫉妒心理也是頗有啟迪意義的。
二、牆內開花牆外“紅”的“紅眼病”
人的嫉妒心理在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麵都可以表現出來。如嫉妒別人的成長進步,嫉妒別人某一方麵的專長,嫉妒別人生活上的優越,嫉妒別人儀表的出眾,嫉妒別人戀愛的成功或婚姻的美滿,等等。具體地概括起來講,人的嫉妒心理可以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麵。
(一)嫉內不嫉外
從人際交往的範圍來看,有嫉妒心理的人,往往是將嫉妒的矛頭指向本係統內部或本單位內部的人,隻要被嫉妒的人在某一方麵超常出眾,便會遭到無端打擊。有嫉妒心理的人,對外單位的人,因其超出所接觸的範圍,鞭長莫及,無法接觸,互不知曉,彼此陌生,一般難以因事而引發嫉妒之心。但對於本單位內部在某一方麵有突出成績的人,就會揭他們的短,造他們的謠,抹他們的黑,其惡果是“牆內開花牆外香”,“外邊香噴噴,內部臭烘烘”。這是嫉妒心理者在處理內部人際關係方麵所表現出來的不良心理。據報道,幾年前,北京某大學裏有一位青年教授,因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引起了內部同行的嫉妒,遭到誣陷,最後被逼瘋了。這一事件的發生令人痛心疾首。
(二)嫉疏不嫉親
有嫉妒心理的人,在處理親屬與非親屬關係方麵,常常表現為嫉疏不嫉親。嫉妒心理者一個突出的心理表現是,對自己的親戚朋友、好友近鄰,或有血緣關係的人,無論他們處於多麼優越的狀態,他也不會因此而嫉妒他們,如果是自己的親戚朋友“當了幹部戴了花,升了工資得了獎,分了房子受了賞,受了表揚上了榜”,嫉妒心理者會心安理得,不會因此而心懷不滿。但是,如若換了別人,這個人與他非親非故,屬於“圈外”的人,受到了諸如“戴花”、“得獎”、“分房”、“上榜”等諸多“好處”,就會引起其嫉妒心理,並千方百計給予打擊報複,不能讓那些與自己沒有一點裙帶關係的外人占如此大的“便宜”,沾這麼大的“光”。這是嫉妒心理者在處理親友與非親友關係方麵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狀態。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把好處都給了自己的同族人、同姓人、有親友關係的人,真正是做到了“‘肥水’不流外人田”。例如,在現代反腐敗的鬥爭中,某省挖出一位大貪官,他在上任不到三年時間裏,先後將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共三十餘人安排在省級機關各個待遇頗好的要害部門工作,有的是農民轉城市戶口安排工作的,有的嫌原來的工作不好,改換成機關公務員的。總之,隻要是好環境、好崗位、好工作,他都想辦法將自己的親戚安排進去。這就是在一種嫉妒別人而怕“‘肥水’流到外人田”心理的作用下,搞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鬼名堂。其根本的症結,還在於是“嫉疏不嫉親”的嫉妒心理在作怪。
(三)嫉活不嫉死
嫉妒心理具有排他性心理特征,這就決定了凡是具有嫉妒心理的人,他們的嫉妒心理與行為都是針對活著的人們的。如果被嫉妒的人是一位早已去世的人,那麼,不論其品行如何出眾,便不再成為其所嫉妒的對象。現在,有的領導對本單位的先進人物,在他們活著的時候,對其不冷不熱,漠不關心,不加宣傳,是因為這種人在活著的時候,如果宣傳出去了,就會有超越自己之忌之嫌。那麼,待其去世以後再作宣傳,則不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與利益。這種領導人所坐的“交椅”下麵,壓著許多優秀的典型與人才,在其行使領導職能期間,不會讓他們出人頭地。所以,凡是在這樣的單位內,優秀人才的勞動與工作績效往往得不到尊重與肯定,他們的成績與事跡往往得不到及時的宣傳與表彰,使人才難以脫穎而出,典型難以推廣與普及,工作死氣沉沉,毫無生機與活力,也難以做出成績,更難以吸引人才,培養人才,促進工作,改革創新。
(四)嫉今不嫉古
嫉妒心理者自己非常明白,今天生活在自己周圍的人,很可能說不定會有一天威脅到自己的個人利益。但生活在遠古的人,曆史時代的人,離自己生活的時代較為久遠了,不論他如何才華蓋世,技藝超群,也不會觸及他的利益,引起他的注意,引起他的嫉妒,引起他的排斥,引起他的打擊。一位愛寫詩的人,盡管自己的詩寫得不好,但也不會去嫉妒大詩人李白,或者是杜甫、自居易,因為他們是生活在遠古時代的大詩人,盡管有超群的才恩與文才,但今人犯不上去費那個嫉妒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