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尾聲(1 / 2)

曆史的煙雲已經遠去,李天雄,狄為,燕雪飛離開我們已經有數百年,如果不是偶然間翻開家中的老木櫃,這部落滿塵埃的‘英雄史詩’已被世人遺忘。

我們的祖上世居在貴州北部的小楊村,當年小喬妹妹生活過的那個小楊村,後來燕雪飛也定居在這裏,郭雲深也定居在這裏,一時間武林英豪雲集。我爺爺的爺爺曾經參加過黑旗軍,和大刀王五是結拜兄弟,生死之交,這故事是爺爺的爺爺留下來的。大刀王五和爺爺的爺爺他們師傅的名字叫做燕天白,號稱大清第一神手,此人正是“鬼影神刀”燕雪飛的兒子。燕天白和狄自強後來聯手遊曆全球,在倫敦東京和紐約都有相當不錯的戰績,晚年在香港開館收徒,爺爺的爺爺他們的功夫卻是在貴州北部的小楊村學到的,這個地方今天歸‘龍裏縣’管,離省城貴陽隻有不到30公裏,開車走高速,20分鍾就能夠到,我每次走在這條路上,腦海中總是浮現出當年‘無情刀’狄為騎著他的坐騎‘黑獅子’,是不是走的也是相同的一條路。

我們家祖上世代使刀,有狄為的‘無情刀法’,也有燕家的‘無血快刀’。燕雪飛的刀,到了他兒子燕天白手上,發展成為無血快刀,刀速更快了,斬人之首,刀過血才落,不見半點血光,所以叫‘無血快刀’。爺爺參加過長城保衛戰,喜峰口刀劈日軍26人。當時爺爺在部隊上,負責教戰士們刀法,‘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追根溯源,這種神技還是來源於當年的‘保鏢英雄’,我們家先人們也僅僅隻是學到燕家刀法的皮毛而已。父親15歲走上沙場,那一年,爺爺倒在了東洋倭寇的槍口下,父親接過了爺爺手中帶血的大砍刀,從此開始了南征北戰。

父親當年在薛嶽將軍麾下當兵,參加過四次長沙會戰,萬家嶺血戰,死在他刀鋒下的日本鬼子,有多少人連他自己也記不清了,父親生前的日記現還完好無損保存在我的書櫃當中,日記裏有大量篇幅記錄了他對‘無情刀法’和‘無血快刀’的領會和感悟。原來狄為晚年,離開了神蜂嶺,放下一切來到了小楊村。他們一家就在小喬的墳前塔了一間草屋,在那兒生活了17年,燕雪飛成了他們的鄰居。狄、燕兩家把一生所學傳授給了當地的人,時值亂世,他們那樣做的目的大概是要組建一支強大的‘鄉勇部隊’,抵禦敵人。目前在貴州的深山老林當中,正不知隱藏著多少絕世高手。追憶起來,可惜少了一把‘絕世好劍’,那是李天雄的‘斷腸劍’,一代梟雄李天雄傳承下來的,隻是不朽的‘鐵血精神’和永不屈服的‘民族精神’。

因為與武學有著這些淵源,我和村裏許多年輕人一樣,從小 便嗜武如命。那一年,我八歲還是九歲,有一天放學回家,因去山上摘楊梅,親眼目睹了三叔‘丟牛過溪’,從此知道世間有一種東西叫‘功夫’,從那天開始習學家傳的武藝。

那一條溪有三米多寬,三叔家喂的是水牛,成年的水牛,幾百公斤的大家夥,三叔為人平時沉默寡語,行動不露聲色,雙目半睜半閉。他活了大半輩子,連個媳婦也娶不上,在家鄉,幾乎沒幾個人把他當一回事,如果不是目睹他丟牛過溪這事,我也想像不到他竟然身懷絕技。三叔農閑時都在放牛,那天大概是溪東的草已經被牛兒吃光了,溪西草正青青,然而牛卻過不去,於是三叔抓起水牛前後各一條腿,輕輕將水牛扔過溪去,這一幕恰被我看見,於是我向三叔請教功夫。

村南的老白楊樹下,有所謂狄王墳,燕王墳,三叔領我到墳前拜見兩位‘先王’,後來我才知道他們的名字叫狄為和燕雪飛,關於兩位英雄的生平事跡,三叔知之不多,他隻能大概介紹這是兩位高來高去的俠客,家族傳承了他們的武藝。三叔在兩位英雄的墳前表演了一套‘無情刀法’,我就在那天拜三叔為師。

我的人生因一遝紙而改變,這些紙鎖在家中的木櫃裏,上麵講的故事就是‘保鏢英雄’,紙張已經發黃,落滿灰塵,密布蛛網,我知道這些文字是我的祖先所記,隻不知那個記錄的人是我的爺爺還是我爺爺的爺爺,據家族的族譜考證,我們的祖上隻有這兩位是文化人,我想應該記下這些文字的人是我爺爺的爺爺這種可能性比較大些,因為我爺爺生活在戰火紛飛的歲月,爺爺何時走進部隊已經無可考證,但他犧牲的那一年,他才43歲,他不太有可能把這個故事講得這麼清楚。

我對當年的保鏢先輩心生敬意,18歲到西藏當兵,退伍之後便在家鄉開辦保安公司,大概也是因為這樣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節,才會想到要在保安這個事業上有所建樹。在今天這個社會,已經沒有了‘鏢客’這樣一種職業,取而代之的是‘保安業’,這個行業既古老而又年輕,充滿活力,我的保安公司目前在北京、上海、貴陽和長沙都有分部,經營得還算良性,我想這都得益於當年的鐵血鏢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