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夫特使遞給炎黃的國書中,除了表明稱臣投降的意願之外,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夠讓德夫保持一定的獨立性。其實這也就是那些酋長們的一點小心思,生怕萬一投降之後,手中權力被炎黃盡數收繳,再難如以往一般錦衣玉食一呼百應。
正如那句老話說的一樣,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一旦嚐過了權力的滋味,想要他完全放棄那是千難萬難。
不過對於德夫的這個要求,炎黃內部的意見並不統一。
軍方是絕對不同意的。他們認為這種獨立性是炎黃統治的掣肘,要知道炎黃是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國家,忽然多了個聽調不聽宣外藩領地,對於其他個縣市來說都是一個壞榜樣。當然,更重要的是,如果投降成功,那可都成了文官一脈的功勞,自己一點好處沒有不說,以後想要繼續在德夫身上撈取軍功也就沒有機會了。
文官們卻都是極力讚成這次和平解決德夫問題的,就像軍方所想的那樣,如果成功,這將成為外交戰線上的一次重大勝利,必會載於炎黃史冊。千裏為官,不外乎求財求名,現在有一個名垂青史的好機會砸到了自己的頭上,要是不好好把握那是會遺憾終生的。至於那些要求,隻要能夠達成協議,先答應了又何妨?來日方長,待德夫完全被帝國掌握,那些酋長們還不是要他圓就圓,想他方就方?
不但文臣武將們意見不一,據說宮裏對於這次的投誠也是各執一詞。甚至就連恩愛多年的皇帝夫婦在這個問題上也破天荒的沒有能夠達成一致。
不過不管過程如何,最終的結果就是,皇帝陛下乾綱獨斷,決定接受德夫的投降。
於是,眾文臣彈冠相慶之餘,立刻開始了緊張的籌劃準備,而軍方雖然失望抑鬱,但是皇室的積威之下,也不好再說些什麼了。
關於這些,耀輝毫不知情,現在的他,全部的心思都被放在了修煉之上。
當然,不管幹什麼都要張弛有度。這天,耀輝就經不住李林凡的一再,下山和他一起去城裏休憩一下。
不過這次和以往不同,一行人浩浩蕩蕩的,足有五六名之多。
金保是被耀輝帶下來的,說到去城裏吃飯,他的勁頭比誰都大。
林虎和青山則是跟著李林凡一起來的,也算是不打不相識吧,自從新生聯考之後,青山、周可就和李林凡、林虎走得比較近,不過今天晚上的活動女性不方便參加,三人就瞞著周可偷偷溜了出來。
為什麼不方便?因為今天要去紅粉溫柔窩。
自從年後回了高院之後,不但耀輝一直在後山潛修,李林凡和林虎也沒有如以往般三天兩頭往京都裏跑。
因為新生聯考太受打擊了。
原本都是各中院的風雲人物,即便是到了高院也沒有收了小視天下群雄的自大。不過這次從內測到正式比試,讓林李二人算是真正認識了天下英才。知道了山外有山人外還有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