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讀心,潛意識幫你看透世界(1)(1 / 3)

留心微反應

親愛的讀者,終於翻翻到新的篇章,現在到了最關鍵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利用潛意識看透這個世界。假如前麵的章節是大家對潛意識為我所識、為我所用的過程,那麼接下來我們講述的便是如何破解肢體、行為、言語上的讀心術。

古往今來,我們人類去了解接觸一個新的事物,不就是為了去充分的利用它嗎?也正是因為這樣,人類不斷的進步,不斷的強大。既然如此,請睜大雙眼,因為您已經開始利用它了。

Torres是一名機場的安全檢查人員,由於幼年時期的經曆,她在洞察肢體語言方麵頗有天賦,因此她在機場的逮捕人數是其他普通安檢人員的數倍。

有一天,一名乘客在排隊的時候不停的探出頭觀察前麵的安檢入口,繼而環顧四周,Torres斷定這位乘客並不打算循規蹈矩的排隊或者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於是她果斷要求乘客接受她的安全檢查,這在普通人看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卻遭到了這位乘客的拒絕。

這更加堅定了Torres的判斷,便假裝用對講機通知安保部門有人攜帶違禁品,乘客無奈之下,打開了皮箱,裏麵是滿滿一箱的紙幣。

還有一次,Torres在工作時,她注意到一名女士緊咬著嘴唇,手一直在不停的摩擦,雖然她戴著太陽眼鏡,Torres看不到她的眼神在往哪裏飄,不過她看的出來這名女士在假裝鎮定,而不是真的沒有沒有問題。

她走上前問女士是否需要幫助,女士堅定的搖頭,並下意識的後退一步,與她保持距離。Torres認為女士有問題,便開始仔細的對她安檢,最終在她的包裏找出小型迷幻藥,這名女士被發現是名癮君子,在女士的抵抗下最終被保安拉走。

故事看起來很簡單,但是一般人很難做到Torres那樣快速判斷,正是因為長期的經驗和對微反應的準確解讀,讓她成功的抓住了違規的乘客,讓她成為了一名合格的安檢人員。

講到這裏,我們又接觸了一個新的名詞——微反應,這一名詞被人們熟知,離不開美劇《別對我撒謊》的熱播,劇中的主角通過對人們微表情的解讀去了解對方的真實心理,其中主要包括麵部表情,肢體動作和語言表達等。

現在再回過頭來看看微反應的定義:微反應是每個人在遇到有效刺激的一刹那產生的瞬間反應,它從人類本能出發,不受思想的控製,無法掩飾,也不能偽裝。再能“偽裝”的人,遇到有效刺激的第一瞬間也會出現微反應,“裝”隻能出現在微反應之後。因此微反應是個人內心想法的忠實呈現,能夠準備的了解人們內心的真實想法。

有句網絡戲言叫:“因為人心叵測,所以以貌取人。”人心確實是最難猜的,明明臉上在對你殷勤體貼,不過可能心理正在咒罵你,明明對你笑的像桃花開,不過心裏可能正在想招套你。正是這種虛情假意欺騙了我們,讓我們在背地裏被捅刀,關鍵時刻被隊友出賣,總是當倒黴蛋、替罪羊等角色。

朋友和殺手最大的不同是:當你的朋友在背後捅你兩刀,刀刀插中你的腰時,你轉過頭詫異的說“咦,是你!”而當殺手在背後捅你兩刀,你口吐鮮血轉過頭看著他,“咦,你是?”

這種狀況在現實社會經常發生,我們經常會聽到、看到這樣的傳聞、新聞,某某經理被下屬賣了,經理被炒而下屬上位。某某老板被董事會的幾個股東聯手扳倒,他創建了一個帝國,卻成了別人的嫁衣。某某要跳樓,因為女友跟別人跑了,而且是卷錢卷物讓他一夜之間一貧如洗,所以他實在沒有活下去的理由了。

說起來這種事情甚至我們可以單獨立一個章節,因為這種事情實在是太多了,騙與被騙就像我們生活中的水和空氣一樣,誰也離不開誰。

似乎社會隻給予我們這兩種選擇,要麼我們大言不慚的去欺騙別人,這樣就可以化被動為主動,不遭受別人的欺騙和欺辱,始終站在製高點占有主動權。要麼我們委曲求全去相信謊言,也許隨時我們都會遭受謊言,被別人的行為、肢體一切可以用的伎倆所蒙騙,哪怕對方在你麵前流著淚的臉,實在話,也許他在對你演一場苦情戲也說不定噢!相信別人到最後的結果就是,不再相信自己。

這讓我們不禁犯難,如何可以正確的判斷對方對我們是真實還是虛假,其實如果從肢體行為上的微反應更容易看出對方的答案,這樣更為準確,通過心理研究,我們發現肢體行為上的神奇。人有千萬種性格,有的人傲慢、有的人自卑、有的人信心十足,有的人喜歡逃避。同樣人的五官也是五花八門,我們不是曾國藩,不懂得相術之類的高超技藝,那東西太過複雜且深奧。

不過無論是何種人群,他們的肢體微反應卻是基本相同的,比如喜歡張開雙臂的人自信心強,對人生充滿夢想。這是因為人是群居類型的高級動物,會效仿和通用,所以有時候解讀肢體動作,就可以大致了解對方是如何一個人。

舉個常見的例子,人在不耐煩的時候會不自覺的用手指敲桌麵,有的人頻率較低,表示雖然不耐煩但礙於麵子不好發作還要故作鎮定的堅持,這樣的人一般給人一種優雅的第一印象;有的人則會敲的比較急促,給人一種緊迫感,就好像是無言的催促,性格也大多直率。

性格內向比較害羞的人通常在接觸陌生人時會以冷臉示人,而性格開朗的人通常在與陌生人相遇時會第一時間握手示意自己的友善。而通過距離感,可以看出兩個人之間的程度,如果兩個不熟的人會彼此坐在兩端以保持距離,即使是兩個人坐在一起,也會各忙各的,之間會有維持一個很大的距離。

我們時常在KTV裏唱歌,通過觀察就能看出幾個人的關係與程度。假如你的朋友帶來他的朋友,那麼你3個人的座位順序很可能是,你的朋友坐在中間,而你與他的朋友分別坐在他的左右側。而即使朋友離開或者去點歌,中間的位置也會留給他,你們兩人不會坐在一起。即使你們兩人坐在一起,保持的距離也會有一個足以讓他人坐下的距離,假如這期間你的朋友坐在你們兩人的其中一邊的話,那麼你們也會平行移動,還是會保持一個人能坐下的距離。

這種微妙的行為代表著你與他朋友之間的關係,但如果熟了之後,你們便不會再有這種尷尬,很可能坐的很近,不會再刻意保持這種距離,這是兩人關係從生熟到熟悉的過程。

由此可見,針對不同的人的微反應給予不同的回應,能讓我們更方便更快速的跟對方建立良好的溝通狀態,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察言觀色”,這也要求我們在生活中要多多留心各種各樣的微反應。

現如今這一貌似神秘的領域,已經被人類的智慧一點點的攻破了,我們已經在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和電視節目中慢慢的接觸和了解這方麵的內容。

羅伊是一名漂亮的小姑娘,她在學校裏很受歡迎,老師和同學們都很喜歡這個古靈精怪的姑娘,尤其是喜歡她站在講台上講解一些課題,她的解釋裏會增加很多的肢體語言,常常一雙手在空中比比劃劃,而且還經常眨眼有可愛的表情,總之就是很好玩的一個丫頭騙子。

羅伊這種俏皮的行為很快遭受女同學的爭相效仿,其中有名女生也喜歡去講台時效仿羅伊。雖然羅伊談不上是西施,不過那名女生的行為確實有一些東施效顰。大家並沒有因為此喜歡上女生的動作,反而覺得她的行為扭捏而做作,沒有得到讚許反而獲得了討厭鬼的評價。

肢體動作其實是有一定的特殊性的,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名人的標誌性動作來分析這個明星的性格,著名的曼聯國王坎通納十分喜歡豎起衣領,這一動作十分霸氣並且爺們風範十足,而他的標誌性動作則是手握角旗杆猶如一名至高無上的國王。

瑪麗蓮·夢露含笑著撲裙子的那張照片已經成為了一個時代的標誌,那張照片不僅僅是上個世紀男人的夢中情人,即使是現代依然還有很多人愛她愛到癡狂。

單純的說這個動作並不特殊,不過因為個人的特殊氣質而讓這個動作變成了特殊的動作,這種原創性動作一旦成功創建的話,那麼這個動作就屬於他。

動作其實也是有氣質的,當一個人的氣質與肢體動作不符時,這就像一個施瓦辛格的上半身加上小矮人的短腿一樣讓人看著別扭,讓人感覺奇怪且不適。

在國內一些大型相親節目中也常常會請一兩名心理學專家在現場分析嘉賓的一舉一動,從嘉賓登台開始通過他的言談舉止,在一些微小的下意識的動作分析嘉賓的性格特點,從而推薦較為合適的兩個人走到一起。從某種程度上講,專家的壓陣極大提高相親的成功率。

並且在相親節目中常常會出現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情況,而且作為心理學專家也往往會猜中嘉賓選擇的號碼,這實在是讓人覺得困惑。很多觀眾質疑節目的真實性,不過以心理學來說,這其實是真實存在的。

專家當然不是神仙,不可能讓自己的意念進入嘉賓的大腦,而且距離如此之遠也是不可能的,那麼他是如何猜中嘉賓的選擇的呢?很簡單,就是微反應。

往往嘉賓在選擇心動女生時,首先他會巡視一圈對各位女生有一個初步的感官了解,有的人會定格在某一個方向,這說明在這個區域裏有他喜歡的女生。不過更為準確的是,當他接過按號碼的機器時,他會不經意的抬起頭用眼睛瞟一下自己心中的心動女生,而往往這時候他瞟的是誰,準確率可以達到90%以上,這就是微反應。

那麼也許你會問,如果在區域中猜中他喜歡的女生是誰呢?其實可以在接下來的觀察,專家與觀眾不同,他的耳朵基本就可以保持獨立傾聽,而這段時間他會觀察男嘉賓的行為舉止以及他的眼神。人都是這樣,當你內心有了喜歡的對象是藏不住的,尤其眼睛是最為直接的透露情感的一扇窗,也就是說嘉賓會在若有若無的留心觀察自己的心動女生,而這種不時的眼神暗示則會讓專家有了更準的判斷。

尤其是當女生問男嘉賓問題時,專家可以通過他的回答來判斷他的潛意識究竟是什麼,這也是下一章聽話要聽音主要所講。一般人與自己喜歡的女生說話時會顯得含糊其辭、這是他害羞的表現,而對別的女生的回答則顯得十分禮貌,而對自己自己不在乎的女生則相對放縱,會開一些玩笑。

這不僅僅是男性的心理特征,女性的心理也是如此。下麵介紹十種常見的微反應,可以作為簡單的練習,多加理解一定會得到更多的感悟。

1.微笑,代表自信;而微偏頭微笑,則表示自在、友善。

2.指尖搭成塔尖,深具自信。研究指出,若緊張時雙手十指是難以一下對準的。

3.常扶眼鏡,或把玩領帶項鏈等小動作,若作為開發研究類思考性工作則無所謂,但若作為銷售等職位,則有可能顯示自信不足,心神不寧。

4.手指摩擦手心,為焦慮;而咬指甲,則是缺乏安全感。

5.手插口袋,眼睛左顧右盼,不敢直視對方,表示緊張害怕,對自己沒有信心。

6.抿嘴唇,撓頭,窘迫緊張,不知所措。

7.眼睛向上看,為遲疑。

8.扶眉骨,是典型的羞愧;在麵試時出現,則要留意所敘述的內容有何不妥。

9.嘴微張,眼睜大,表示對方錯愕;而向一邊撇嘴唇則表示不屑。

10.談話中常打斷對話,作出切斷性手勢,表示此人主見較強。

我們要懂得微反應,這樣會讓你在日後的交際中更有優勢,通過他的行為動作明天他人的心中所想,這樣才能十分遭受“待見”,而不是呆頭呆腦的傻瓜。

要知道,社會喜歡聰明人。

聽話要聽音

Jim是一個路邊製作小點心的小商販,他做的點心很美味。由於在路邊製作,有的顧客會顧及他的衛生狀況,但是一直苦於沒有證據。

一天jack慕名前來品嚐,輪到他的時候,恰巧Jim從洗手間剛剛出來,jack發現Jim的手上並沒有水珠,於是隨意的問了一句,你剛才洗手了麼?Jim麵對突如其來的問題,沉默了一下,用升調說了一句“yes”,這個回答引起了jack的懷疑。

就在此時,Jim有意的把手在衣服上擦拭了幾下。這幾個細微的動作,讓jack放棄了品嚐點心的念頭,同時告訴一同前來的顧客,不要在這個不衛生的攤子買東西吃。Jim頓時方寸大亂,向顧客承諾以後不會犯這樣的錯誤,並且馬上洗手給顧客製作點心以作補償。

在現今社會,人們與其他人的交流越來越頻繁,說話變成了一門語言的藝術,與此同時呢,傾聽的藝術也應運而生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有什麼說什麼的直腸子,拐彎抹角也許會顯得他更有談話技巧,從他的話裏準確的找出破綻,讓他的內心赤裸裸的展現在你的麵前吧!

故事裏的jack就是一個很善於聽音的人,通過一個人說話的語音語調識破謊言來幫助大家。如此看來,聽音判斷並不是很難的一件事情,通過聽到的內容對問最關鍵的問題,而且是在當事人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往往可以得出毫無粉飾的表情,我叫它原生態表情。

撒謊者麵對一個提問,通常會先有點失措,然後借假笑的時間迅速思考,想出一個並不高明的謊言,然後異常堅定地回應。而且,會一直自言自語,越說越多,因為沉默的時候,他覺得別人還在懷疑他說話緩慢輕柔表明內心極度的悲傷和焦慮。

如果事先已經準備好了謊言,會強烈希望快點把謊話說完。也就是反應時差(提問和回答之間的停頓時間)很短很短,甚至不足一秒。

在上世紀很多出國的留學生曾鬧出很多笑話,其中一個讓人記憶最為深刻的是老外對留學生說:“打擾一下,請問您帶表了嗎?”留學生腦袋都沒有轉一下就說:“帶了阿。”老外聽到這個回答麵露尷尬,說了一聲謝謝便去轉頭問別人。

其實如今看來這很簡單,甚至有點可笑,因為大家都懂老外的意思是什麼,他想問的是時間,隻不過委婉的說了上半句,而我們的留學生顯然沒有猜透他的真實意思,所以因此鬧出了笑話。

同樣的弦外之音有很多,比如說:你某一天與朋友出來吃飯,朋友說最近的狀況不好,家裏老人生病了,最近工作不如意,愛情上又受阻之類的等等,那麼其實他的真實意思可能是希望你付賬,或者說希望今天的花銷你可以承擔的更多一些,因為自己最近經濟危機。

這種情況有很多,當別人對你大吐苦水時,你就應該要理解他想表達的是什麼。不過如果你很直接的問:“你什麼意思阿?你究竟像表達什麼呀?”這樣你會讓彼此都陷入尷尬,他很可能會說:“我沒想說什麼呀。”

如果這種情況發生的多了,那麼很可能你們兩個的朋友關係就因此走到了盡頭。我們常常會有這樣一個疑問:朋友,究竟是用什麼來衡量的?其實標準有很多,不過有一條是默契,也就是說你需要懂他究竟想表達什麼,你得懂你的朋友。這樣才會讓友誼得以持續,而不是別人說了半天,你卻什麼都沒聽懂,這樣你們兩人的友情不會長久。

很多時候,沒有人會認真的去向你解釋全部,很可能是話說一半另一半需要你自己去領悟,在職場領導都喜歡一點就透的下屬,這樣的員工會逐漸成為領導的心腹,因為他懂領導的意思,聽的懂領導的弦外之音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