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室自從高祖定都長安以來,勵精圖治,撫循流民,削弱諸侯,溝通四夷,任舉孝廉,不斷地休養生息才得文景之治。然自元帝寬弛朝政,無視京房危機預警,而後有成帝荒淫無道致使群臣漸漸疏離,至平帝駕崩,大司馬王莽立兩歲孺子嬰為帝,獨攬朝政,天下大勢表麵上歌舞升平,實際已經波濤暗湧。
居攝元年,光祿城外,初陽升起,秋日朝霞綾幔,天邊幾行征雁飄乎飛過。雜草黃綠斑駁的古道上稀稀兩兩的鄉民推車的推車、挑擔的挑擔在匆忙趕路,希冀進城趕集能把自己帶的東西賣個好價錢,然後換些柴米。略有秋風揚起路上的黃土貼在人臉上和著汗水,蟬鳴讓人煩躁。
“娘,還有多久才能到光祿城啊,我腿都走軟了。”這時候一個看上去七八歲的少年嘴裏抱怨著。這少年身材比同齡人稍高,黑眸晶亮,穿著一身黑色布衣。
旁邊一位青色布衣、慈眉善目的婦人拍了拍少年身上的灰塵道:“羽兒,就快到了,莫要急啊。”
“不讓你跟著,你偏要來,我和你娘有重要的事情要辦,你在家和張媽一起玩多好,偏要跟來受罪。”一個黑色勁裝、麵有清須、背著一口長劍的男子嗔道。
“爹你不知道,我在家就我和張媽倆人,都快要悶死了。”少年大眼睛滿是幽怨的神色,“反正我就要跟著你們。”
原來這三人是冀州大俠秦傲和夫人龍韻,少年叫秦羽,今年八歲,是他們夫婦的愛子。這次來光祿城拜訪城中的校尉朱玄,因為秦傲偶然得到消息說匈奴人懷疑漢室政治動蕩,四夷不穩,正在密謀攻占光祿城和五原城,然後占領朔方郡。雖然消息不確定,還是特來和舊友商議以防患於未然。
龍韻正要安慰丈夫幾句,後麵卻傳來馬蹄和車輪的聲音,於是忙把秦羽拉到一邊,隻見一輛富貴豪華的馬車路過,馬車前麵是兩匹馬開路,馬上侍衛正在嗬斥鄉民讓路。車後麵跟著一匹青驄馬,馬上武士玄色齊膝短衣,頭不著冠帶,隻用小巾子束發,腰佩長劍甚是威武。
“父王咱們還有多久能到光祿城?”秦羽正在好奇的研究這馬車是啥材料做的,忽然車簾掀開,一個女孩探出頭向後麵問道。女孩約五六歲,不施粉黛卻天生麗質,上著水綠色小襖,晨光映照得青絲如瀑,氤氳出淡淡柔光。秦羽小小的心裏也覺得這女孩與眾不同。
那人驅馬來到車邊,柔聲到:“很快進城了,聽話快把簾子放下,不要著風了,很快就能到方神醫那兒了。”
秦羽這才發現女孩神色略有憔悴,隻聽她道:“諾,如此甚好。”扭頭發現秦羽這個似乎同齡的男孩在看自己發呆,便對他做了個鬼臉,笑笑便放下車簾了。馬車很快超過他們三人。秦羽隻覺得這女孩麵熟,不過趕路太累,也沒說話,被龍韻牽著手繼續趕路。
“約莫是哪家貴族千金吧”,“應該是進城求醫的”,“貴族沒一個好東西”,路邊鄉民真是七嘴八舌說什麼的都有。
秦傲夫婦進城見過朱玄後,沒想到朱玄根本不信匈奴會在這時候襲擊光祿城,敷衍態度明顯。秦傲屢勸無果,又見故交已變得如此市儈,心中不悅,感歎真是人心善變,也沒接受朱玄的挽留。
辭別朱玄後,龍韻建議三人一起去集市上散散心,看看邊關風土人情,平日夫君行俠仗義,一家人難得出來遊玩一番。光祿城雖然是邊關要塞,但是漢初朝廷便遷徙大量民眾來此定居開墾,加上與匈奴和親時相安無事互通有無,發展至今也頗為繁華。房屋鱗次櫛比,街道上很多擺地攤的鄉民,路邊飯館、布莊、客店的生意紅紅火火,行人絡繹不絕。
三人在城中逛了一會,心情大悅,龍韻心想邊關之地居然有如此民風淳樸的地方,真是母慈子孝,人人和睦。適才見到一位穿麻衣的姑娘不斷把清晨采來的水果送給頑童們吃,人人都是一副香甜陶醉的表情。可見世間事好壞還看本心,幸福隻在心念一轉,如若知足常樂,眼中則到處是盡善盡美的景色。
“聽聞城中有位方神醫,醫術甚是神妙,可惜無緣得見,今日你我不妨去慕名拜訪,順便抓些應急藥物如何?”龍韻對秦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