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兄弟回國,去機場的路上,體內微芯片的緊急呼叫,命令我必須與他匆匆告別。他讓我有時間的話,回家鄉看看,我答應了。
到達任務集合點——大汪洋上一個小島的時候,我愣住了。對麵那個身高2米左右(整整比我高出半個腦袋),身材細弱,麵皮白淨的家夥,不是智能機器防控署的頂級獵手之一,號稱“捕數螳螂”的戴維森麼。他怎麼在這裏?雖然任務通告中說“怪物身份不明”,可也不至於,連是機械還是有機體這點,都搞不清楚吧。
這個超大號白螳螂,對密碼編排和數據規律的捕捉能力極好。據說,他能夠飛快地抓住一組,蒼蠅般敏捷地從眼前飛過的密碼,或數據的破譯、排列情況。經常跟另一個外號“智能之猩”的,矮小墩實、下半身裝有機械義肢的黑人程序員搭檔。好像傳言說,要是他們倆搭檔,對付外星來的智能機器人,都不在話下。那個黑人叫達尼羅,也是個頂級獵手,當今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智能程序編譯專家,目前似乎不在這裏。他出生自施莫洲,某個自然環境極其惡劣的國家,小時候因受傷,卻未能及時接受醫治,致使雙腿截肢。後來憑自己努力,成為一名出色的程序員,並加入國際災防部門,當了個智能機械防控署的特警。現代醫學,已經能夠令缺損受傷的部分肢體或器官再生,比如指頭、食管,甚至整隻手。然而達尼羅的雙腿,由於需要再生的體積太大,且痊愈後時間過長,隻能通過機械義肢,來恢複行動能力了。
說了這麼多,我仍然不知道,本次任務到底是什麼。白螳螂,哦不,戴維森讓我看了一段錄像。上麵是遠距離拍攝的,距此島不遠處的,一個電子垃圾堆放島。島上有大量報廢的電子機械產品,被堆放起來,等待回收利用。其實回收速度,遠不如堆加的速度快,有消息說,即使不再繼續堆加,照目前的回收速度,到下個世紀也回收不完。地球,早晚得變成個垃圾場。
正想著,屏幕上出現了個,災防特警部門的飛行器,懸停在垃圾島上空。時間被快進了半小時,正當飛行器要離開垃圾島的時候,突然從垃圾島上,騰躍出一條巨蛇似的東西,直指天空而起,轉眼便把飛行器吞了進去,然後又直挺挺地縮了回去。那是什麼東西?
戴維森沮喪地告訴我,達尼羅就在那架飛行器上。衛星發現,這片地區有不正常的電磁信號活動,他們覺得很奇怪,便要來仔細檢查。達尼羅懷疑,可能是海水中的某些化學反應,放出的電流被電子垃圾吸收,然後形成了一些,看似有規律的電磁信號。就要求先讓他自己去看看,確認那不是什麼,智能程序活動的信號。為安全起見,他還專門選擇了,乘坐無人駕駛飛行器。結果飛行器剛到上空,即遭到信號攻擊而失去控製,達尼羅千方百計地,剛奪回對飛行器的控製權,卻又被不明物體吞噬。垃圾島不是要地,亦非禁區,根本沒有監控,不知道是什麼人在島上搞鬼,失蹤的達尼羅生死不明。
錄像時間顯示,事件剛發生不到一天,難怪我沒在新聞上看到報道。我表示,雖然很擔心達尼羅的下落,但實在無能為力,這不在我的職責範圍之內。理論上,地球生物無支撐狀態下,在空氣中的直立高度,不可能超過90米上限,但那個東西一瞬間的出現,高度足足有110米以上,構成它的實體,不可能是有機物質。戴維森解釋,他們當然注意到了,那東西的支撐結構肯定是機械的。攻擊發生後,他們隨即出動到島上,進行了大規模的勘測和搜查,現在他們已經知道,在垃圾島下麵,不知什麼時候、被什麼人挖開了個很大的洞穴,並且,到處都是微型構造機器人活動的信號,簡直成了機器的王國。還有,他們發現了一些,像是從攻擊物體表麵脫落的有機外皮,鑒於地下詳細情況不明,需要防範可能出現的有機怪物。此外,他也需要戰鬥力的支援,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同行夥伴,共同去營救達尼羅。而在智能機械防控特警中,是很難找到像我這樣,具有強大戰鬥能力的人的。
“我們馬上就出發嗎?”我問他。
“不,與你們不同,我們習慣於在任務前,做好盡可能萬無一失的準備。本次情況非常複雜,你先休整兩天,做好長時間、持續作戰的準備,我們進去後,很可能會被抓住的。而且,要解除大批機器人的活動指令,恐怕也得有很長時間。”
開玩笑嘛,特種兵訓練要求,至少連續作戰一周以上,隻要你不垮,我還怕熬不過你?心裏這麼想,當然沒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