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東方危機(2 / 2)

吠陀神族的時代也終於走到了盡頭,就如同前麵隕落的亞瑟、古巴比倫神族一樣,或許某一天,他們的傳說會在世人口中傳頌,同樣也有可能被淹沒在曆史的塵埃之中,這一切都將成為過去。

這一戰讓兩大神族元氣大傷,不過終究還是贏得了勝利,兩大神族並沒有返回族地休養,而是趁勝攻取了吠陀神族的領地,剩下的天之禦神族也不過如同囊中取物一般簡單。

即使探囊取物一般簡單,兩大神族也沒有急著動手,因為他們還有所顧忌,這個顧忌就是東方神族,東方神族曆來充滿了神秘和強大。

想當初天照三人前去東方大地結盟,隻不過遇上七十二族之一的九黎族蚩尤,都不能敵,雖說蚩尤的九黎族在七十二族當中是數一數二的,但隻是一族的實力就如此可怕,可想而知,兩大神族生出此忌憚之心也不完全是空談。更何況兩大神族剛剛經曆過大戰,元氣未複,此時若是取了天之禦神族,肯定會讓東方神族唇亡齒寒,到時反倒對奧林匹斯和天堂兩大神族不利。

於是兩大神族決定在吠陀神族的地盤上修養一段時間,當然,現在的吠陀神族之地,已經不屬於吠陀神族了……

天之禦神族的神殿裏早就沒有了天照三人的蹤影,在兩大神族趕往吠陀神族的領地之前,三人早就逃進了東方大地,這一次他們還是為了去結盟,三人之中的月讀對此充滿了信心,因為今時不同往日,各大神族之間的格局已經不再是以前那般光景了。

距離上次來東方大地已經足有千年之久了,這一次三人所見的不再是動蕩不安的東方大地,而是四海升平的秩序之地,自從軒轅帝斬殺蚩尤,一統東方大地之後,便開始了禪讓傳代,幾代過後,這一代的帝王便是親鑄九鼎,鼎定九州的大禹王!

“區區喪家之犬,也配跟我東方神族提出結盟。禹王陛下,以臣下愚見,幹脆殺掉此三人,用其血來祭旗,然後再將那些西方土著送回老家去。”站在禹王右手邊的一名身材魁梧的武將道。

須佐之男雙拳緊握,似乎隨時都有爆發的可能,月讀見此,先一步走出道:“的確是愚見,如此愚蠢的行為,分明是自取滅亡!”

“你什麼意思?”站在禹王左邊的一名文臣道。

“沒什麼意思,我隻是想知道禹王陛下有多少把握可以全殲奧林匹斯和天堂兩大神族?至少是在這兩大神族沒有機會逃回西方之地的情況下。”月讀的雙眼直視著高台上的大禹王道。

這一問,讓整個大殿變得安靜了起來,雖說兩大神族剛經過血戰,元氣未複,可是想要全殲,這根本不可能,更加無法保證會不會有神靈逃回西方之地去。

因為那些神靈一旦逃回西方之地,便會出現很多對西方神族有利的情況,即便東方神族擁有絕對的優勢,但始終卻沒有壓倒性的打擊,如此下來,戰線就會拉長,信仰之力也會變得匱乏。

重中之重的便是這信仰之力,整個世界除了東方大地和危在旦夕的天之禦神數島外,其餘的天空、陸地、大海等都在那兩大神族手裏,隻要有源源不斷的信仰之力,西方神族幾乎就立於不敗之地,甚至於此消彼長之下,很有可能反撲東方神族,所以亞曆山大每當征服一個國家,西方神族就會根據方位來推動戰線,信仰之力便會無盡的到來,正因如此,征伐才會變得具有意義。

說到底,這關鍵之處還在人間,如今的亞曆山大才三十二歲,正值壯年,但他腳下的版圖已經是空前的遼闊。再往前便是一海之隔的天之禦神數島,接著便是東方大地……

大禹王最終同意了天之禦神族的結盟提議,在打發三人休息後,便獨自去找了鴻鈞道人這位道家之祖,得知大禹王的來意之後,鴻鈞道祖便替大禹王算了一卦。

“此人乃西方雷霆之中誕生,出生之年、月、日、時、刻皆在諸天神道之上,得此人便得天之大道,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不過雷霆再盛,也終有彌留之時,更何況此子雖有大道加身,卻並未歸入天之正道,如此看來,西方孤王星將落矣!”鴻鈞算出次卦後,便消失在了大禹王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