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鬆、火炬鬆原產美國,加勒比鬆原產中美洲,它們都是世界鬆屬中最重要的針葉用射樹種。這三種國外鬆生長迅速,適應性強,育苗造林容易,木計利用價值高,可作多種工!用材、建築材及紙漿材,還能生產優質鬆脂、鬆香等林副產品,因而在世界亞熱帶及部分熱帶地區廣為種植。
我國引種濕地鬆、火炬鬆有50餘年曆史,引種加勒比鬆三個變種也有15-25年。自1974年以來,特別是進入80年代,我國廣大亞熱帶及熱帶地區大麵積營造這三種國外鬆,根據近年用種估計,每年造林麵積25萬公頃左右,占世界南方鬆年種植量的20%。除原產地美國占65%外,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引種栽植濕地鬆、火炬鬆最多的國家。現這三種國外鬆已列入我國世界銀行貸款國家造林項目。總的看來,三種國外鬆在我國生長良好,能較快地提供大量用材、紙漿材及林副產品;隻在少數地區,因樹種、種源或立地選擇不當,或病蟲害嚴重而生長不良。國外鬆的良種繁育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績。1964年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所朱誌I漱所長在廣東省台山縣建立了我國第一個濕地鬆初級種子園以來,南方各省陸續建設了一批濕地鬆、火炬鬆、加勒比鬆種子園,早期建立的已開始大量結實。朱所長也是我國最早引種試驗與推廣加勒比鬆的卓越林學家。目前國外鬆種子產量雖逐年增加,但還不能滿足生產的需要,種子的遺傳品質也有待提高,我國正在營造改良代種子園。在科研方麵,中國林業科學院林業研究所於1963年在吳中倫所長領導下開始引種國外鬆,1981年與1983年組織13個省(區)開展濕地鬆、火炬鬆全分布區種源試驗,並且列為中美林業科技合作項目。在“六五”至“七五”期間,濕地鬆、火炬鬆、加勒比鬆的種源試驗及引種調查均列為國家重點科研攻關項目,潘誌剛為該課題負責人。三個樹種的種源及樹種對比試驗成果最近已通過鑒定,為我國國外鬆的“適地、適樹、適種源”提供了科學依據,也屬科技攻關的最新科研成果之一。
本書編著者綜合了在國外考察獲得的第一手資料和收集的國外多年試驗的結果(包括1982年、1989年兩次考察了美國南方鬆的育林技術及樹木改良,1989年6月參加美國第20屆南方樹木改良會議,以及1986年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考察參觀16萬公頃濕地鬆、加勒比鬆雜種林美國南方一些大造紙公司對南方鬆的育苗造林、經營紙漿材林和用材林,以及良種選育方麵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尤其是南方鬆樹木改良,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他們的經驗、教訓很值得我國借鑒本書還吸取了國外高度集約經營濕地鬆、火炬鬆、加勒比鬆的經驗,歸納了它們在原產地的生態特性與在我國的引種表現,聯係每一樹種的生物學特性,提出了這三種國外鬆在育苗、造林、營林、良種繁育、病蟲害和木材利用等方麵的技術措施以及有關試驗成果,可供我國廣大林業生產、科研以及教學單位的同誌參考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