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闌關自東向西而建,長五公裏,牆高三丈,寬約五丈。城關東部直達如劍般聳立雲霄的峭壁上,飛鳥難渡,西部緊緊連接著嶽山山脈。遠遠看去,如同橫亙的鐵鎖一般。不愧為上華國第一雄關。
關下一個中年男子帶著一個少年,身後跟著十餘名侍衛。少年年約十歲左右,眉清目秀,一臉稚氣說道:“父侯,嘉闌關果然雄偉,怪不得二十年前,史可將軍可以憑借此關,抵禦夏國的三十萬精兵!”
當時,共有三個國家,上華國、大夏國與山戎。上華國位於其他兩國中間,南部與山戎接壤,北部與夏國接壤。山戎是遊牧民族,人人上馬能戰,武力強大,內部卻四分五裂,不成氣候。上華國與大夏國南北相鄰,兩個國家你爭我鬥延續近五十年,始終未分勝負。二十年前上華國本是三國之中最強盛的國家,但與大夏國嘉闌關一場大戰,國力受損,由盛轉衰。
中年人看去約有四十出頭,劍眉星目,威嚴逼人,說道:“複兒你有所不知,二十年前,嘉闌關卻無如此雄偉,不過是一個普通的關口罷了。”
中年人名叫熊恪,是上華國邊城山令城新任的主侯。當初熊恪父親熊昴本隻是上華國王族的偏支,正是憑借嘉闌關下大戰時所立下的功勳,被封為山令城主侯。熊恪睹物思人,又想起史可的小公子史學,也不知道此人身在何處?
熊複好奇,盯著嘉闌關看了半晌,說道:“父侯,人人都說嘉闌關牢不可破,但孩兒覺得並非如此。”熊複手指著嘉闌關西部的嶽山山脈,說道,“嘉闌關的確易守難攻,但如果派出一支奇兵,從嶽山山脈繞道到嘉闌關後,隔斷嘉闌關的補給,不出一月定可拿下嘉闌關!”
熊恪哈哈大笑,用手輕輕摸著熊複頭說道:“異想天開。二十年前夏國名將孫昭何其精明,難道會想不到此計?不過這嶽山山脈卻不是那麼容易繞道的。一來嶽山山勢險惡,毒蛇猛獸,泥濘沼澤甚多,不利於行軍,二來,嶽山山脈中有野人居住,語言不通,見了外人常常偷襲,令人防不勝防。當初孫昭便曾派出十萬精兵繞道嶽山,結果卻铩羽而歸,活著歸來的不過兩萬人馬。”
熊複這才想起,師父魏偲曾經講過此事,自己一時忘記了。熊複畢竟小孩心性,麵上受熱不過,說:“孩兒定會找出一條繞道嶽山的道路……”
熊恪心下好笑,也不願意聽兒子的胡思亂想,於是打斷:“你要找這條路何用?難道你還想攻下嘉闌關,打入子乾城麼?”子乾城是上華國的都城。
熊複這才幡然醒悟,摸摸腦袋,傻傻一笑,不再言語。
熊恪最喜愛這個兒子,年紀雖小,卻聰明伶俐,行事處處出人意表,大有當年史學的風範。但熊恪此時心裏卻怕兒子步了史學的老路,因而責備道:“整天裏,就知道胡思亂想!應該多向你大哥學習,多習政務,做些於國於民有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