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修道之人講究三修。
所謂三修,則是修武,修身,修心,這三者對於修道之人缺一不可,而這其中,尤為重要的一點就是修心。
不管是任何生物,隻要擁有生命,擁有意識,就有著不同的個性,性格。
天地五行,正負陰陽,乾坤扭轉,否極泰來,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麵性,心也同樣,一黑一白,一正一邪。
越是強大之人,其心魔越是可怕,若無法抑製心魔,就有可能被心魔控製,從而導致走火入魔,修道之上,也將會走上了邪路,所以當儒家問世之後,修道之人在修煉之際,同樣學習儒學,目的就是正其心。
佛門子弟講求斷絕七情六欲,目的也是為了修心,修一顆無欲無望之心。
就算是天璿弟子,他們的修煉,同樣修心,而她們的心,是修一種女尊男卑的心,一種女子也能撐起半邊天的心。
而哪怕是魔道中人,他們殺人,也是為了修心,修一顆通達之心。
世上種種,都為修心!
太上有真氣,名曰‘浩然’,浩然正氣對於修道之人來說,無異於是一件極為強大的法寶,哪怕將來修為逆天,心魔壯大,亦不懼怕,因浩然正氣乃天地正氣,鎮壓一切邪魔。
傳得‘浩然正氣’者,可直接以其浩然正氣破碎虛空,成就仙人。
古往今來,亦有無數人想探尋浩然正氣究竟從何而來,是先天,還是後天,與生俱來還是一種傳承,為此,到今日,依舊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
曾有人問;“何為浩然之氣?”
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
又有言,“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
小聖賢莊不論是儒家子弟還是長老,一身追求,也是浩然正氣,隻是孔羽如何也想不到,所謂的浩然正氣,不是通過學習,而是一種吸收。
自古以來,擁有浩然正氣者,不出十人,孔羽算是其中之一,這讓他有一種受寵若驚之感,同時又產生一種極為滑稽的念頭,離開了小聖賢莊,反而擁有了浩然正氣,此事若是讓儒家子弟知曉,又將是如何一副光景。
想及此處,孔羽心頭漠然一笑。
浩然正氣在他體內流轉,湧動四肢百骸,隨後便是湧入他的眉心處,在他的眉心處漸漸凝聚,他的心神在這一刻變得前所未有的透徹,一種明悟在心中湧現。
天地間的種種,所有正邪,隻是在乎一念。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如此而已。
而所謂的修心,同樣是驗證自己的一條道,孔羽知曉,他有了浩然正氣,那麼他往後的道,是一條跟隨本心的道,隻要認為是對的,那就不用顧及其他,這就是浩然。
心念種種,他對於白雨涵的思念逐漸淡化。
當然,這種淡化,並非像佛門子弟一般摒棄七情六欲,而是將這種思念埋藏在內心深處,不想時,平淡如水,想起時,思念之情則如排山倒海一般,這是他的一種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