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散戶在股市裏虧了錢,就埋怨上市公司經營不好,責怪莊家設置陷阱,歸咎股評家不負責任地誤導,但散戶自己就是否沒有一定責任呢?對此,許多散戶不以為然,總把所有的責任都一古腦地推給外部因素,就是不肯檢討自己。事實上,捫心自問,在紛繁複雜的股市裏,我們的觀察是否細致?我們的分析是否正確?我們的心態是否健康?我們的操作是否理性?
固然,目前我國的證券市場還不是很成熟很規範,上市公司坑蒙拐騙的現象確實存在,莊家利用資金優勢與信息優勢操縱市場的事件經常發生,股評家不負責任地信口開河比比皆是,但所有這些外部因素都最終必須通過散戶自身的投資理念、處事心理與操作行為才能起作用。如果我們不是喜歡道聽途說而是認真細致地分析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與信息公告,我們又怎麼會被某些公司陷害呢?如果我們不是懷著賭一把的心理去追漲殺跌,我們又怎麼會跌進莊家的陷阱呢?如果我們不是一味地盲目迷信股評的分析與專家的預測,我們又怎麼會誤入別人設置的圈套呢?
在目前的中國股市,十個散戶有七個虧錢,而有的散戶更是十次操作有九次失敗。雖然虧錢與失敗的原因五花八門,各不相同,但毫無疑問,其個人的操作失誤也要承擔相當大的責任。如果逐一分析,我們便不難看出,絕大多數散戶要麼是因為相信謠言而套牢的,要麼是因為迷信股評而賠錢的,要麼是因為盲目追漲殺跌而失敗的,要麼是因為熱衷題材炒作而虧損的。股市猶如戰場,投資者亦如戰士,準確的市場形勢判斷、良好的心理狀態、恰當的操作方法是其取得勝利的必要條件。但目前普遍存在的情況是,大多數散戶忽視對市場形勢的分析,甚至連某些股票從事的是什麼行業、目前的經營狀況如何、每股收益多少都不清楚,隻要看見股票出現放量上漲的勢頭,或者聽信股評家的推薦,便不分青紅皂白地全線殺入,結果十有八九跌入莊家的陷阱。加上我們急躁,我們衝動,我們貪心,我們猶豫……我們跟在莊家的屁股後麵追漲殺跌,我們在題材的泡沫裏瘋狂炒作;我們亂傳消息,我們輕信謠言;我們見股市漲了就得意忘形,見股市跌了就灰心喪氣;我們沒有認真分析的習慣,我們也缺乏長線投資的耐心……如此浮躁的投資心態,如此幼稚的操作方法,又怎麼不使大多數散戶勞而無獲,甚至血本無歸呢?
入市炒股,首要的目的是為了賺錢,我們不能為了自己的麵子而無視自己的失誤,一味地怨天尤人絲毫不能改變虧損賠錢的命運。況且即使在一個非常成熟非常規範的市場,也無法杜絕上市公司的弄虛作假,無法阻止莊家大鱷的惡意炒作,無法控製經濟波動帶來的係統風險,我們惟一能做的就是減少自己的操作失誤。顯然,在股市裏,誰的失誤少,誰成為贏家的幾率就大。
當然,股市是如此的複雜,是如此的變幻多端,完全要散戶杜絕失誤是絕對不現實的。即使是像美國頭號大炒家彼得·林奇,他主持美國麥哲倫基金14年,年均收益29%以上,但他也說他的“錯誤可以寫成幾本書”;而曾引發一場全球金融危機以致世界許多國家首腦聽了他的名字也發抖的美國“量子基金”負責人喬治·索羅斯也坦然承認:“基本上,別人認為我不會犯錯誤,其實我也會同旁人一樣犯同樣的錯誤。但是我覺得自己有個拿手的地方,那就是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這就是我成功的秘密。”這些股市大鱷尚且如此,散戶犯錯誤也就更是在所難免了。因此,對於散戶來說,重要的不是害怕錯誤,而是要發現錯誤,敢於承認錯誤,善於糾正錯誤。努力發現自己的錯誤,並及時糾正,往往能使我們減少損失,甚至反敗為勝;而尤其精明者,則是善於從別人的失誤中受到啟迪,從而避免自己犯同樣的錯誤。對於許多將微薄的積蓄投入股市炒股的散戶來說,大都缺乏較強的承受能力,虧不起,賠不得。因此,他們也失誤不得。但他們可以通過吸取他人失敗的教訓來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如果說,在失敗中學習是取勝的一條途徑,那麼,汲取別人失敗的教訓則是走向成功的最佳捷徑。本書就是通過分析和總結散戶賠錢的教訓,告訴廣大散戶朋友,他們錯在哪裏,我們應該如何避免。隻有認識了其他散戶常犯的錯誤,我們才有可能自己少犯錯誤甚至不犯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