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者,考實錄。
通古今,若親目。
①考實錄:研究曆史資料。②古今:曆史的來龍去脈。③若:如同。④親目:親眼所見。
讀曆史的人應該更進一步地去研究曆史資料,了解古往今來事情的前因後果,熟悉得就好像是自己親眼所見一樣。
班固撰寫《漢書》
班固,字孟堅,是東漢扶風安陵人。他小時候就很聰明,九歲就能寫文章和誦讀詩賦,成年後更是博覽群書,精通百家學說。
父親班彪死後,年僅二十幾歲的班固就開始動手整理父親的遺稿,決心繼承父業,完成“史記後傳”——《漢書》的編寫。
就在班固著手編撰《漢書》後不久,有人向朝廷上書,告發班固“私自修改國家曆史”。皇帝聽信了讒言,下詔收捕,班固被關進了監獄,家中的書籍也被查抄。
班固的弟弟班超擔心他受委屈,難以證明自己的清白,便向漢明帝上書,陳述班固著述的本意,地方官也將其書稿送到朝廷作證。
漢明帝了解了真實情況後,很欣賞班固的才學,召他到校書部,讓他在國家圖書館裏任職,掌管和校訂圖書。
口而誦,心而惟。
朝於斯,夕於斯。
①誦:大聲朗讀。②惟:通“維”,思維、思考。③朝:早晨。④斯:代名詞,這,這些。⑤夕:晚上。
我們讀書學習,要有恒心,要一邊閱讀,一邊用心去思考。隻有早晚都把心思用到學習上,才能真正學好。
範仲淹刻苦讀書
範仲淹幼年時父親便病逝了,後來,他跟隨母親改嫁到了長山的朱家。於是範仲淹改姓為朱,在朱家長大成人。
範仲淹從小讀書就十分刻苦,所以,雖然朱家是長山的富戶,但他為了勵誌,常去附近長白山上的醴泉寺寄宿讀書,晨夕之間誦讀不停。
後來,範仲淹決意脫離朱家,自立門戶。他匆匆收拾了幾樣簡單的衣物,佩上琴劍,不顧朱家和母親的阻攔,毅然辭別母親,離開長山,徒步求學去了。之後,二十三歲的範仲淹來到睢陽應天府書院,這裏是宋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到這樣的學院讀書,既有名師可以請教,又有許多同學互相切磋,還有大量的書籍可供閱覽,況且學院免費就學,範仲淹更加刻苦讀書了。
後來,他被任命為廣德軍的司理參軍,接著,又調任為集慶軍節度推官。他把母親接來贍養,並正式恢複了範姓,改名仲淹,字希文。從此,他開始了近四十年的政治工作。
管理政事時,他有一句至理名言,很值得我們學習: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昔仲尼,師項橐。
古聖賢,尚勤學。
①昔:指以前。②仲尼:即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代魯國人。③師:向……求學。④項橐:教孔子學琴的老師,當時年僅七歲。⑤尚:尚且。
從前,孔子是個十分好學的人,當時魯國有一位神童名叫項橐,孔子就曾向他學習。像孔子這樣偉大的聖賢,尚且不忘勤學,何況我們普通人呢?
孔子拜師
項橐是燕國的一位天才少年,他的聰明伶俐傳遍了四麵八方。於是,孔子想借著東遊看海之機,來會會這位神童。
孔子到了燕國之後,一天,項橐遇到了孔子,對他說:“聽說孔先生很有學問,特來求教。”
孔子笑著說:“請講。”
項橐朝孔子拱拱手問:“什麼水沒有魚?什麼火沒有煙?什麼樹沒有葉?什麼花沒有枝?”
孔子聽後說:“你真是問得怪,江河湖海,什麼水都有魚;不管柴草燈燭,什麼火都有煙;至於植物,沒有葉不能成樹;沒有枝也難以開花。”
項橐一聽咯咯直笑,晃著腦袋說:“不對。井水沒有魚,螢火沒有煙,枯樹沒有葉,雪花沒有枝。”
孔子歎道:“後生可畏啊!老夫願拜你為師。”說著,回頭對弟子們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趙中令,讀魯論。
彼既仕,學且勤。
①趙中令:趙普,宋朝中書令。②魯論:書名,《論語》有三種版本,分別為《魯論》、《齊論》、《古論》,現在我們通常所說的《論語》是《魯論》。③既仕:做了官。
宋朝時的趙普,已經做到中書令這樣的高官了,還天天手不釋卷地閱讀《論語》,不因為自己當了高官而忘記勤奮學習。
半部《論語》治天下
公元967年,當時是宋太祖乾德五年。趙匡胤和他的幾個大臣談起年號來,對“乾德”這個年號非常滿意。趙普跟著拍馬屁,列舉了幾年來不少好事,然後歸功於趙匡胤改的這個年號。
誰知,旁邊站著一位名叫盧多遜的翰林學士,極有學問,而且對趙普很反感。他等趙普特別起勁地拍完馬屁後,不動聲色地說了一句:“可惜,乾德是偽蜀用過的年號。”
皇帝大吃一驚,馬上命人去查。結果發現真是前蜀的年號,而且是亡國的年號。
這一下趙匡胤的羞慚惱怒可想而知。他陰沉著臉在那兒坐了半天,還是壓不住心頭的怒火,便招手叫趙普過去。
趙普戰戰兢兢地走向禦案前,隻見皇帝拿起禦筆,蘸飽了黑墨,在趙普臉上就是一陣亂寫亂畫,弄得他滿臉滿身翰墨淋漓。一邊塗,皇帝還一邊罵:“你不學無術,怎麼比得上盧多遜?”
從此,大宋宰相趙普開始發憤讀書了。他有一個大書匣,不許別人動。人們隻是看到他每天都從裏麵拿出一本書來讀,但是誰也不知道是什麼書。
等到這位宰相死後,人們打開書匣,發現裏麵隻有《論語》的前半部分。此後,趙普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故事就傳遍天下了。
披蒲編,削竹簡。
彼無書,且知勉。
①披:劈開。②蒲:一種草名,又叫草蒲,蒲編是用蒲草做成的書。③竹簡:用竹削成薄片,在竹簡上寫字。④彼:他。⑤且:尚且的意思。⑥勉:勤勉。
西漢時,路溫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閱讀,公孫弘將《春秋》刻在削好的竹片上學習。他們兩人都很窮,買不起書,但依然不忘勤奮用功。
采葉削竹
西漢時有個人叫路溫舒,他小時候家裏很窮,靠給人放羊幫補家計。他很喜歡讀書,卻買不起書。
路溫舒放羊時經常路過一片池塘,他注意到池塘邊上長的蒲草很茂盛,就背了一大捆回家,截成與竹簡一樣的尺寸,並將其編聯在一起,然後借來《尚書》,把它工工整整地抄到上麵。
有了蒲編書,他就一邊放羊一邊讀書。因為他這樣刻苦讀書,所以精通《漢書》、熟悉法律。後來,他做了獄吏,最後官至臨淮太守,成為西漢著名的法律專家。
同樣是西漢時候,有個叫公孫弘的人因為家境貧寒,隻好替別人放豬來維持生活。
他五十多歲的時候,經常跑到竹林裏去砍竹子,然後把它們劈開,削成竹簡,把借來的《春秋》和各家的注解,抄在竹簡上麵。
因為竹簡又分為長簡和短簡兩種,所以後世才有“說長論短”的成語。
頭懸梁,錐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
①頭懸梁:把頭發用繩子係住,掛在屋梁上。②錐刺股: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③不教:不靠人督促。
東漢的孫敬讀書時把自己的頭發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戰國時蘇秦讀書每到疲倦時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他們不用別人督促而自覺勤奮苦讀。
刺股懸梁
戰國時期的蘇秦,是有名的政治家。但他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所以雖然
到過好多地方做事,但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決心,發憤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疲倦得打起盹來,直想睡覺。於是他想出了一個辦法,準備了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他用這樣的方法,使自己猛然間感到疼痛,清醒起來,再繼續讀書。
東漢的孫敬年輕時就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認真地讀書。
他這樣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有時候讀書時間長,十分勞累,但他仍不休息,時間久了,就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打瞌睡影響自己讀書,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來一根繩子, 一頭綁住頭發,另一頭牢牢地綁在房梁上。當他讀書疲勞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然後他再繼續學習。
如囊螢,如映雪。
家雖貧,學不輟。
①囊螢:即裝在袋子裏的螢火蟲。②映雪:映照著雪光。③輟:中止,停頓。
晉朝人車胤,把螢火蟲放在紗袋裏當照明燈光讀書,孫康則利用積雪的反光來讀書。他們兩個人家境貧苦,卻能在艱苦條件下繼續堅持求學。
囊螢映雪
車胤是東晉時的大臣,小時候勤奮好學,刻苦讀書,可是由於家境貧寒,常常無錢買油點燈夜讀。
一個夏天的晚上,他正在院子裏默默背書,突然看到許多螢火蟲在空中飛舞,就像許多盞小燈在夜空中閃動。
他心中不由一亮,立刻捉上一些螢火蟲,把它們裝在一個白布袋裏,熒光就照射出來了。
車胤每夜就用這個方法來讀書,長大後終於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另一個人孫康,小時候很聰明,也很喜歡讀書。可是他家裏也很窮,沒有錢買油點燈。
於是他撿一些枯樹枝,晚上借著燃燒樹枝所發出的火光來讀書。到了下雪的時候,不容易找到樹枝,孫康又不能夜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