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日一連下了兩場大雪,鋪天蓋地的雪把青雲山裹上了一層銀白,宋遠的院子建在青雲山的半山腰上,這層銀白的雪落在院子裏,夾裹著寒氣從屋外一直滲進屋子裏。
卯初一到,宋遠睜開眼從冰冷的被窩裏爬起來。
他從櫃子裏翻出一件青布襖子穿上,他站在屋內搓搓手,活動活動腿腳,舒活了筋骨,走到門口,推開門,一股寒風撲麵而來吹得他一個哆嗦,宋遠挺直著身體迎著寒風大步走了出去。
昨天夜裏下了一整夜的雪,現在外邊已經是一片白色,房簷上,地上,到處都鋪著厚厚的積雪,倒是院子牆角的那株枯瘦老梅樹經了雪,今早開了幾朵紅豔豔的花來,襯著皚皚雪色,煞是好看。
宋遠昨晚沒有睡好,一整夜被子裏都沒有一絲熱氣,他先到廚房,把灶上生上火,往鍋裏舀了兩瓢水,小心翼翼的從米缸裏捧了一把米撒進鍋裏,他想想又往鍋裏多添了一瓢水。
這樣煮出來的粥雖然稀卻可以多些,好歹可以多吃一頓,米缸裏的米已經見底了,過兩天,他得下山去換點米來。還有昨夜下了那樣大的雪,也不知道他昨天布下的陷阱能不能捕到獵物,想到這裏,宋遠有些發愁。
往灶裏添上充足的柴火,控製好火焰大小,讓它自己燃著,等柴火燒完,粥也就煮好了。宋遠出了廚房,他先將院子裏的雪掃了,堆成一個雪山包。打掃好庭院,他進屋取了劍,就在院子裏練起了劍。
現在是卯初,他要練上一個時辰,到辰初才會等下來吃飯。
宋遠是十年前被雲遊的師傅撿回宗裏的,現在是青雲宗裏輩分最小的小師弟,當然這個小師弟隻是對於青雲南宗而言的。
青雲宗在當今天下算得上是個一流的門派,隻可惜算得上一流的隻是青雲北宗。宋遠待得這個青雲宗並不是本宗,而隻是本宗的一個分部,被稱為青雲南宗,青雲宗分為南北兩宗,北宗是本宗,名滿天下。與赫赫有名的青雲北宗相比,南宗顯得默默無名多了,以至於出了雲城,幾乎都沒人知道這世上還有一個青雲南宗。
青雲宗建在青雲山上,青雲山本來是雲城外一座無名山峰,五十年前青雲宗買下這座山頭建立裏青雲南宗,這座山變因此有了“青雲山”這個名字。
南宗建立之初也曾顯赫一時,後來卻漸漸沒落了。
南宗沒落的原因不外乎有三個,這第一個原因就出在南宗的宗主身上,南宗的宗主也就是宋遠的師傅青雲子,他性情散漫,一貫閑雲野鶴,一生有大半的時間都是在外漂泊曆練。就像是現在,他已經是外出三年沒有回來了。
沒有主心骨南宗弟子,練功都是是大弟子帶著小弟子,全靠自己摸索。這樣沒有師傅指導,沒有高手撐門麵的門派怎麼可能興旺呢?
這第二個原因就是窮,沒錢!
想人家北宗,要田有田,要鋪子有鋪子,每年就靠著租子都有不少進帳,門下弟子多的每月都能領到二兩銀子的月例!更別提還要再加上別的收入了。
再看看南宗,先頭幾年,宗裏是不發銀子的,想要錢那就得自己賺,但是賺錢要花時間,花時間去賺錢那就沒時間練功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南宗這麼個經濟情況,決定了它沒有揚名江湖的發展可能。不過好在,經過這幾年大師兄堅持不懈的努力,宗裏狀況已經好多了,現在宋遠每個月都能領到五百文的生活費。
這最後一個原因則是由於弟子們資質平庸,青雲宗的弟子,都是和宋遠一樣是被師傅撿回來的,宋遠最小,排名十七,在他上頭一共有十六個師兄,這些師兄弟除了個別幾個資質出色的,剩下都和宋遠一樣資質平平。
門派發展最重要的是什麼?那就是要有好的徒弟,不說是百年難遇的奇才,最起碼也得有副適合練武的好筋骨。師傅當年撿他們回來全看他們可憐,是身世孤苦的孤兒,哪管什麼筋骨不筋骨的。
這最後一個其實才是阻礙門派興盛的最主要的原因。你想啊,徒弟厲害了,為門派闖出了名聲,那自然就有更多的好苗子來拜師,這拜師的交得交入門費吧?看,來錢了不是?這門派得了錢就能買田買地買鋪子,這樣一來,錢更多了不是?
再者,門派名聲大,弟子們不想學武深造,想去去賺錢也容易得很,去給有錢人當個私人護衛什麼的,個個都是高收入!
弟子好了,門派就會好,門派好了弟子會更好……如此,才是良性循環。
所以說,沒有出類拔萃的徒弟就更別提什麼可持續發展,介於以上這幾項原因,青雲南宗算是徹底破落了。
宋遠現在已經十三歲,卻還沒有一點內力,這在學武之人看來也算是一件恥辱,其丟臉程度相當於你十八歲了卻還在尿床。所以宋遠迫切的希望自己可以擁有內力,尤其是在十五歲之前如果再感悟不出內力,以後恐怕再怎麼努力也沒用了。
宋遠想要內力,倒不奢望能練成什麼絕世高手,他隻是羨慕大師兄在冬天可以隻穿單衣,因為隻要有內力護體就可以不懼嚴寒,這在冬天得省多少柴火和衣服!還有六師兄可以運輕功日行千裏,沒有內力輕功是練不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