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因為時間太忙沒來得及更新,就把這一章做了更改,讓文字看起來舒服些
古來有仙不知年,世人隻知生來便有仙,長生隻說流傳於世,歲月浮沉間,不時聽聞有得道仙人自凡塵顯現,奈何世間多是凡人,與仙無緣,碌碌一生,隻將成仙長生隻說流傳於世。
天下浩大,傳說自盤古開天以來,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四方上下分為九州四海,九州之大,凡人終其一生也不見得行走一隅,而隻有成道者尚可觀之一二,而四海更是廣闊浩瀚,即便是神仙之流,也算不出四海之大,固有海之容,可容萬物隻說。
我們要說的故事,便發生在天地之中心,九州之中最大的中州大陸之上。
中州南北無邊東西無際,風土人情各異,在中州之北,此地不說是終年積雪,但也一年中多是冰天雪地,隻有別處的春夏時節,尚有短暫的萬物複蘇之意。
這一處區域也是有方圓不止十萬裏,其上有著一個凡人國度,稱作大燕,在大燕國的靠西邊,是一片片高山巨脈,縱橫萬裏,高處直通天際,這些地方大多終年積雪,而且人跡罕至。
這群山之中,有一條山脈,稱作華雲山,山脈東西三萬多裏,為千山之首,之傳聞多少年前,有人見華雲山中華光四射,持續數日,夜晚被彩光照如白晝,白日見長虹飛舞,有彩虹直通雲霧繚繞的山中,這一幕千裏之外都可見,人皆說山中有仙,引來許多凡人爭相進山尋仙,卻不了了之。
這一日,一隻白鶴飛在天中,白鶴展翅數丈,羽翼如雪,目中靈動,飛在白雲之上,仿若仙物。
白鶴越過重山,直向華雲主峰,頃刻間便飛過了十數座高山,隻因白雲厚重,不為人所見。
那華雲主峰,山高數萬丈不止,自山腰便常年藏身於雲霧之中,無人可見山上風光。
這隻白鶴卻自高處臨下,看見了似生長於雲中的高山,此山即便是雲上之大,也非常人可理解,白鶴直奔山中,便見這山上全無冰雪蕭索之意。
山中林木匆匆,鳥雀動物無數,一片生機勃勃,隻有眼見山巔之處尚有一片冰雪,哪裏像是絕峰,分明個人間仙境。
白鶴飛入山中,掠過一顆顆古樹,古樹高聳,需幾人環抱,這林木間,卻看見一條小石徑,蜿蜒入山中。
石徑到山林之中,還有一個石亭,古香古色,石亭周圍竹木蔥鬱,還有許多零散石桌石椅,石亭中一塵不染,就連落葉也不見一片,想來是有人常來打掃。
石徑向上深入山中,一路上皆是高大的古樹,直到山腰之上,眼界突然開闊,隻見一棟棟閣樓殿宇立在山中,與環境融為一體,石徑到此結束,卻有青石路四散開來,通向各處,這些殿宇閣樓間,花園池塘隨處可見,房屋風格也是古樸,久經風霜。
這些殿宇不多,向後便是一些簡單的房屋,或是小樹林之類,白鶴未停,而是繞開房屋,從上飛過,到了山的另一邊,一路上可見零零散散一些樓閣。
山後,環境突變,蒼鬆古樹不見,轉而是一道懸崖峭壁,崖高千百丈,崖壁近乎垂直,平整如刀劍劈成,而懸崖上則是一個廣場,廣場上便是一個天然的崖壁。
石壁上刻著圖案文字,密密麻麻,而在左側廣場上立著石碑一塊,是一塊巨大的青石,被人力搬運自此,有十數丈高大,石碑隻有一麵平整刻著“華雲飛仙”四個大字,筆鋒蒼勁有力,仔細看去有感悟不盡的道韻在其中。
廣場上鋪著石板,還有香爐明台,山中不見一人,卻在這裏坐了不少人。
說是不少,其實也隻有百十來人,石壁之下坐著三個老者,左邊的一個仙風道骨,穿著青色長袍,雖身材消瘦,卻目光炯炯,看著廣場上眾弟子。
右邊的則是鶴發童顏,閉著眼睛一動不動,盤坐在此好似入定,穿著的青黑道袍上麵還打了幾個補丁,頭上的蓮花冠也戴歪了,看上去卻不像一個得道高人,倒是像一個街邊算命的騙子。
而中間的那位,身穿白色道袍,也是閉眼打坐,身前放著一炷香,無論是長相還是衣著都平平無奇,但仔細觀之,卻好似一塊萬古的石頭,說不出的平和,好似他坐在那裏,便是道法所在。
廣場上的人大多是年紀輕輕,個別是中年麵孔,穿著皆是黑白青三色的道袍,或是披頭散發,或是頭戴道冠。
這些便是華雲弟子,個個都是出色的仙道根基,世間俊傑,安靜的坐在廣場上,小聲交談。
白鶴從山邊飛來,便有弟子看見了,當時便起身,白鶴在天邊盤旋一圈,翅膀一收,落到廣場上,落下來的一瞬,白鶴羽翼褪去,化為雙手,鶴首化為人首,黑發垂下,長發飄飄,一瞬之間變成了個俊美男子,羽毛則是化成了一身雪白道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