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於海岸帶的定義

學術界目前對海岸帶尚無統一和通用的定義和界定。1995年,國際地圈-生物圈計劃(IGBP)認為,海岸帶上限是約200m等高線,下限是大陸架的邊坡,約200m等深線。

海岸帶是陸地、大氣、海洋相交的地區,這裏不僅具有較高的物理能量、生物多樣性和人類的大量開發活動,而且在全球變化中環境變得非常脆弱。從海岸帶生態係統含義考慮,海岸帶涉及河口、海灣、海峽、三角洲、淡水、森林、沼澤、海濱、鹽沼、海灘、潮灘、島嶼、珊瑚礁、海濱沙丘及各類海岸的近岸和遠岸水域,其向陸方向上界為鹽水和半鹹水影響達及的地區,海域的狹義部分為近岸淺水地區,廣義部分可擴展至整個大陸架。從海岸變化的地質過程和物理過程角度出發,海岸帶的陸上界限應是古海岸線和最大風暴潮達及的區域,海域界限為波浪作用影響的淺水地區和河口羽流輸移擴散的外界。惲才興所劃定的海岸帶地區的具體界線,不同於自然資源調查的以距海岸線向內10km左右為界,而是以行政區劃為界,把凡是在行政區劃上擁有海岸線或河口岸線的縣市均劃入海岸帶地區範圍,其中上海和天津兩個中央直轄市隻劃入市區和臨海的市轄縣,有些市轄縣臨海而市區本身不臨海的市,則隻把臨海的市轄縣以及受其個別市區劃入海岸帶地區。按上述原則劃入海岸帶地區範圍的共計197個縣、市或市區,總麵積約27.7萬平方千米(惲才興等)。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穎提出了海岸的新概念,認為現代海岸是指海陸交界處相互作用、變化活躍的地帶,而海岸帶上限是現代波浪作用的上限,在陡峻海岸是海蝕崖的頂部,在平緩的沙質海岸是海灘的頂部,包括海岸沙丘和其後的瀉湖低地;其下限是波浪開始擾動海底之處,這個界限隨波浪作用的強度而變,一般來說是在水深相當於波浪長度的1/2或1/3處(王穎等,1994;張永戰等,2000)。

有的學者認為,海岸帶的定義不是唯一的,而是根據研究的目的有所變化。海岸帶的理解通常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吳誌峰等,1999)。狹義的海岸帶是指海洋向陸地的過渡地帶,帶有地貌學意義,包括三個部分:(1)海岸,平均高潮線以上的沿岸陸地,通常又稱潮上帶;(2)潮間帶;(3)水下岸坡,平均低潮線以下的淺水部分。廣義的海岸帶則是指以海岸線為基準向海陸兩個方向輻射擴散的廣闊地帶,包括沿海平原、河口三角洲,淺海大陸架一直延伸到大陸邊緣的地帶。目前國際上對海岸帶的劃分主要有四個標準:(1)自然標準;(2)行政邊界;(3)指定距離;(4)選擇環境單元。我國1981年開始的全國規模的海岸帶和海塗資源調查中,把海岸帶的外界規定為向海延伸到-10~15m等深線,其內界規定向陸地延伸10km左右。

海岸帶既是一個輻射的概念,又是一個擴散的概念,即靠得最近的是一個最基本的單元,遙遠的應擴展到省、市、自治區甚至周邊國家;另一方麵海岸線的最主要根據地是海港,岸外的根據地是海島,海島以外能擴散到領海,領海以外是經濟管轄區,再外是開放大洋。

本文意義的海岸帶的具體界線,不同於自然資源調查的以距海岸線向內10km左右為界,而是以行政區劃為界,把凡是在行政區劃上擁有海岸線或河口岸線的縣市均劃入海岸帶地區範圍。

二、海岸帶開發的特殊性

海岸帶是海陸交互作用的特殊地帶,海岸地區是當今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區域。海岸帶區域在人文、自然等方麵都有其自身的特點,海岸帶的現狀是人類活動和自然演變共同作用的產物。在全球範圍內,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海岸帶的特點和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海岸帶的重要性和開發的必要性。對於人類而言,海岸帶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首先,大部分海岸帶區域(尤其是三角洲地區)分布著肥沃的土地資源,並且擁有較好的淡水資源條件,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必要條件,人類在海岸帶上發展了農業文明、工業文明、港口文明。其次,海岸帶是生產力較高的生態係統,人類可以直接從中獲取所需食物。第三,海岸帶蘊藏有多種多樣的資源:有的海岸帶海底蘊藏有石油、天然氣、煤炭、鐵等礦產;海濱的沙灘、陽光、海水、空氣是誘人的旅遊資源;海岸帶還儲存清潔的潮汐、風、化學等能源。這些資源是人類發展和繁榮的巨大物質與能源保障。第四,海岸帶是人類生產活動的重要載體。進入工業文明後,人類活動明顯集中於海岸帶,這顯然是海岸帶所具有的水土、地形、氣候、交通、位置等資源和區位的優越性決定的。海岸帶為人類提供了生存和發展的良好空間和資源,人類正是以海岸帶為載體向內陸和海洋擴展,將全球聯為一體。人類活動對海岸帶的影響越來越廣泛和深刻,人類和海岸帶的關係日益密切,海岸帶對人類的發展將起更大的作用,對人類認識地球係統也將具有更廣泛和特殊的意義。人類認識地球的曆史證明,海岸帶是人類認識陸地和海洋的基線。

2海岸帶動力環境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海岸帶是人類社會生存和自然環境演變的特殊之處,具有複雜性,其主要海岸帶區域的複雜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首先是自然作用的複雜性。海岸帶的自然作用主要是自然動力作用,在海岸帶具有自然界複雜、廣泛的動力作用,複雜的動力作用對海岸帶區域的影響和作用極其深遠。海岸的動力作用包括常態的海岸特有的波浪、潮汐、潮流、海流、鹽水入侵、海平麵上升等海岸地區特有的動力作用,也包括受到突變的海洋動力作用,如熱帶氣旋、台風及風暴潮、海岸侵蝕等。其次,海岸帶區域的自然災害種類繁多、作用頻繁。海岸帶區域的複雜動力決定海岸是人類社會的多災害地區。海岸常態的動力作用直接影響海岸地區,對海岸帶區域的環境和演變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是自然界的巨大改造能力的基本表現,在某些地區和某些時候,可以從量變到質變,演變成為自然災害和人類災難。海岸的突變性動力作用本身就是災害,以破壞性、毀滅性作用於海岸地區,對人類社會產生極其惡劣的影響,造成極其嚴重的後果。再次,海岸帶的複雜性表現在人類活動方麵。海岸帶是全球人文和自然融合比較充分、頻繁的地區。人類活動一方麵帶來高度發達的文明,另一方麵也給自然帶來巨大的變化,甚至創傷,同時又受到自然的懲罰和報複。人類活動使海岸帶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和自然環境演變更加複雜化、多樣化和不確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