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海賊張伯路起兵寇掠沿海九郡,殺二千石、郡守、縣令等官。侍禦史龐雄奉命率州郡兵前去平定,張伯路暫時投降,不久又再次屯聚起兵。
9月,雁門郡烏桓率眾王無何允、鮮卑大人丘倫、南匈奴骨都侯,聯軍共七千騎,侵犯五原郡,在高渠穀大敗五原太守所率的漢兵。
1月,中郎將耿種被南匈奴叛兵圍困在西河郡美稷縣。11月,大司農何熙被任命為車騎將軍、中郎將龐雄為副將,率北軍五營及邊郡兵共二萬餘人,前去征討南匈奴。又命遼東太守耿夔率鮮卑兵及邊郡兵一起配合征伐。再封梁慬為度遼將軍。龐雄、耿夔合兵之後,一戰擊敗南匈奴薁鞬日逐王。
1月5日,9個郡國地震。19日,有星孛於苑。本年,京師洛陽及41個郡國雨水。並、涼二州大饑,人相食。
鄧太後反省的結果,就是不能亂花錢了。她下詔廢除了宮廷很多不必要的花銷,節假日的什麼遊園活動、宮廷樂隊等等,全都撤了!能省一點是一點,生活水平降低了沒關係,關鍵隻要國家還在,權力還在,就不怕明沒飯吃!
永初4年(11)1月,元日盛會。鄧太後特地下詔:撤樂。不陳充乘輿、法物、車輦等物。
鄧太後在反省,老哥鄧騭也在反省。實話:他頭上戴著這個大將軍的光環,心裏其實虛得很。於是鄧騭開始大力的招賢納士:薦何熙、李郃等列於朝廷;辟楊震、陳禪等置之幕府。此舉下稱之。
6日,鄧太後下詔賑濟上郡貧民。又免除三輔百姓年租賦。
張伯路再次起兵,與渤海郡的劉文河、平原郡的周文光聯合,攻陷郡縣,殺死官吏,其勢甚盛。禦史中丞王宗奉命持節,征幽、冀二州諸郡之兵數萬人,前去平叛。又任命宛陵縣令法雄為青州刺史,與王宗並力平叛。
耿種被南匈奴圍攻數月,日夜盼望援軍的到來。梁慬、耿夔終於來了!他們先在屬國故城擊斬南匈奴部將,隨後殺敗南匈奴單於本人,單於率兵北逃至西河郡與五原郡交界的虎澤。
1日,劉祜下詔減少百官的俸祿。月日,賑濟九江郡貧民。
南匈奴攻打常山郡。滇零攻打漢中郡褒中縣,漢中太守鄭勤移駐褒中。
鄧騭現在指望的是前線的任尚能夠撐住,替自己把麵子掙回來。但不幸的是:任尚非但沒掙回,反而將鄧騭的麵子全都賠光了!任尚頂不住羌人的進攻,向中央請求撤退…
聽到這個消息,鄧騭抑鬱得想撞牆。想想龐參給自己畫的藍圖多好呀。隻要任尚能守住前線,讓運糧的民夫都回家種地,等咱有了吃的,無論多大的戰爭咱都不怕了…
現在可好!任尚守不住,民夫們也種不了莊稼,土地全荒廢了!鄧騭似明白了一個道理:多好的理念,都不如一個靠譜的執行官!碰上任尚這等下三爛貨色,是漢朝的不幸,更是他鄧騭的不幸!
漢朝中央政府隻能批準任尚撤退,命他駐守長安。並罷征南陽、潁川、汝南三郡吏士。
1日,鄧太後下令在長安設置京兆虎牙都尉、在雍縣設置扶風都尉。長安是漢朝的底線!如連長安都守不住,任尚將何去何從,鄧騭將何去何從?漢朝又將何去何從?
日,劉祜下詔:漢章帝建初年間以來坐徙邊郡者,全部各還本郡。沒入為官奴婢者,全部免為庶人。
月,命謁者劉珍與五經博士校定東觀五經、諸子、傳記、百家藝術,整齊脫誤,是正文字。
大將軍鄧騭的心全亂了。如羌人是一盆大火,要滅火,就必須澆水。鄧騭缺水嗎?不缺!他缺的是優秀的消防隊員。消防隊長任尚靠不住,隻能另尋高人。鄧騭馬上想到了一個人:龐參!
毫無疑問,能讓鄧騭擺脫眼前困境的,非龐參莫屬!龐參也立即給鄧騭送來了一套方案,詳細敘述了他的思路:過去,我曾建議中央放棄西域,大家還笑我。可事實證明:我的是對的!如我們過去不貪圖那些不毛之地,怎會惹火燒身,弄到今下不安呢?現在,涼州邊郡已破敗不堪,民不聊生。而三輔之地地廣人稀,應把邊郡居民強製遷到三輔,讓百姓休養生息,善之大善啊…
鄧騭好像聽明白了:現在漢朝四處烽火,兵乏民困。與其坐等被羌人困死,不如主動放棄!就像年半前的棄西域,道理是一樣的…鄧騭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但僅僅為求得安逸而放棄涼州,似有點不過去?必須找一個借口,將漢朝眾卿的嘴堵住。不然他們就會像潑婦一樣,跑到宮裏來罵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