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是高塔一號,呼叫高山。這裏是高塔一號,呼叫高山。請求火力支援!請求火力支援!”
“高山收到,火力支援立刻就到。”
水手長呼叫海上艦隊和岬角要塞提供火力支援,坐鎮旗艦的布蘭多·緋炎此時向傳令兵下達指示說道:
“發射信號彈,對敵軍實施火力覆蓋。”
步入到工業化時代以後,舊世界的戰爭勝負取決於雙方的彈藥投送能力和後勤供應保障能力,像是核武器被稱作大殺器,原因不外乎是單顆氫.彈的爆炸威力上限超過了整個二戰所用的全部爆炸物當量之合,這種超級武器的誕生宣告顛覆了過往的戰爭規律。如果按照克勞塞維茨所說的最大限度地使用暴力,將會製造出一場沒有贏家會勝出的終結之戰,估計成果僅限於人類文明的覆亡和一個輻射嚴重超標的廢土世界。
當然,這是後來人們才意識到的問題,對於剛剛掌握了一種新玩具的軍人和領袖們來說,如何在最短時間內把盡可能多的當量丟到敵人頭上,這種新需求壓倒了過往軍事常識層麵上的戰略和戰術。
於是乎,熱火朝天的核軍備競賽在舊世界上馬了,這場激烈競爭的副產品則是地球航天業在二十世紀的大踏步飛躍發展,畢竟要搞出數千公裏射程,同時需要再入大氣層技術的核彈運載工具不是一件易事,從某種角度來說,航天器和核打擊載具本質上就是一碼事。假如有所謂的軍民兩用技術,那麼衛星返回艙和核彈頭再入大氣層,一箭多星和多彈頭分導,這些技術的實際內容遠沒有字麵上的差異看著那麼明晰的分野。
事實上,直到人類確定了打一場核戰爭,鐵定不會有贏家為止,各國的軍隊建設才恢複到了從前的常規戰爭模式。在此之前,無論是哪個國家的核時代建軍思想,全都可以歸結為一句話,早打、大打、打核戰爭。
在新世界存在著相似的高端力量,不乏一擊就能抹除一座城市的方法,但動用這些力量所受的限製不會比舊世界互相丟蘑菇彈來得小。破壞容易建設難,一旦戰爭升級到破滅戰階段,非但高舉王座的神明們會幹涉,主物質界的世界意識也未必不會插上一腳,為此高端力量存在的價值更多的是在於威懾對手慎重作出選擇,在這一點上,與舊世界價格昂貴等閑又派不上什麼用場的核武庫效用大致雷同。
在常規戰爭模式下,爭取戰場主動權成了頭等大事,那些雜兵姑且不論,死亡騎士團的逼近是惡魔軍團在短時間能夠調集的最強力量。確認消滅了這股強敵,附近猶豫不前的魔鬼軍隊立刻會發起全麵反撲,這與它們是否守信無關,純粹是不會放過大好時機的爭勝本能而已。
“嗵嗵嗵……”
人類軍隊發射的密集炮火形成了彈幕,這是阻止死亡騎士迫近的最後防線,如果等它們衝到加特林式機槍和步槍的有效射程,那情況就太危險了。千萬別忘記,不死生物們沒有疲勞這個概念,所謂騎兵要節約坐騎體力更是無稽之談,全程以百米賽跑衝刺的速度跑完馬拉鬆那才是真格要命的,如何高估威脅都不為過。
“快,清理炮膛,炮管過熱的用濕毛巾擦拭降溫。現在管不了使用壽命了,大炮報廢了,陛下會給我們報銷的。”
高效運作的液壓緩衝裝置化解了大炮發射時的後坐力,從而令這款仿自舊世界法國75小姐的一磅半步兵炮獲得了極高射速與穩定性,比起當今時代軍隊普遍使用的剛性炮架,應用了液壓裝置的新式火炮在性能方麵是有著天壤之別。這時候,依托著海岬堡壘高出地表近百米的有利陣位,要塞中的守軍瘋狂傾瀉炮火,一發接著一發爆炸彈落下,在死亡騎士團的衝鋒陣列裏打出了一堵衝天的火牆,激射四散的炮彈破片呼嘯聲與附近其他重炮發射實心彈墜地的低沉轟鳴聲混合在一塊,恍惚間,使人有置身於音樂大廳的奇異韻律感。
“死亡騎士陣形變化了,當心被側翼突襲。”
對忙於圖上作業的參謀們大吼了一嗓子,佐拉·黑格爾也找不出更好的辦法,隻能再度求助於己方的海空力量,他雙眼泛著血絲衝通訊兵大喊說道:
“呼叫艦隊打擊!”
鐵甲艦和潛水炮艦的主炮射速雖慢,位於炮甲板的副炮卻是數量足夠多的,而且加裝了緩衝裝置以後,這些副炮的射速也提高了很多,這些大型戰艦承擔對岸火力支援任務,除卻對目標位置要求比較苛刻,其他方麵都遠遠超過陸軍裝備的火炮。說到底,海軍不必考慮大炮的重量和後坐力問題,這是需要靠牲畜拖曳運輸的陸軍炮不能比擬的先天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