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地精帝國上層廷議討論遷界禁海計劃,居住在沿海地區的人類惶惶不可終日,他們想象不出大人奸哈維·波義耳怎麼會提出這種缺德帶冒煙的建議,擺明了是要逼死他們哪!
小道消息的流傳致使在一個空前廣大的範圍內人心不穩,這一事件產生了連鎖反應,直接後果是催生出了形形色色的地下抵抗組織和遊擊隊,它們仿如夏天雨後的蘑菇般不聲不響地冒了出來。這些抵抗者白天是農夫和工匠,甚至是替地精效力的偽軍,到了晚上蒙上頭臉就出門幹著一些給地精添堵的活動,諸如什麼掘斷道路,破壞公共設施,全都不在話下,許多抵抗組織也與海盜團夥建立聯係。倘若遷界禁海政策開始實施,預備借著這點交情收買海盜運載他們到海外飛地島嶼避禍。地精第二帝國的殘暴手段和血腥統治,對於這些尚未徹底失去人身自由的人類已經不是什麼空洞抽象的概念了,而是每天早晨一睜開眼睛就能瞧見的血淋淋事實。
羅正道給海盜們出的主意是趁著地精無敵艦隊在日惹王國滯留期間,把那些無法參與到決戰的海盜團夥打發去騷擾主大陸,這步棋不求有多大成效,能牽扯地精的一部分注意力就夠本了。
誠然,羅正道提出在日惹王國設套圍點打援的計劃看似十分完美,把那些弱勢海盜廢物利用,分散地精們注意力的襲擾謀劃也挺不錯的,但是這些計劃執行下去後果會如何,漫說旁人心裏沒數,羅正道自己也是滿心的忐忑。
為了彌補可能存在的漏洞,羅正道跟海盜首領們開會商議了半天,最終敲定下來的計劃是第一步把那些實力不濟又不太聽話的小型海盜團派出去,分頭劫掠主大陸的沿海地帶。毫無疑問,這些散兵遊勇的出現不可能讓無敵艦隊分散力量去對付,為此必須額外安排了一道大菜給地精品嚐才行。那就是由羅正道和高德·尼達姆為首,擁有戰列艦的大型海盜團抽調拚湊,派出由四十一艘戰列艦組成的強襲艦隊攻擊主大陸東部海岸的第一大城市東寧。
東寧,很有舊世界色彩的名詞,談到這座城市不可能繞過那位前輩穿越者皇帝,他確實是個相當有毅力有主心骨的牛人,此君對推行舊世界華夏文明的執念之深,矢誌不渝戰天鬥地的偉大精神,隻能讓羅正道這種胸無大誌的庸碌俗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精力旺盛過頭的前輩穿越者,不單在新世界引入了大量來自舊世界的人文成就,甚至連地名也沒放過,凡是在他有生之年新建的城市,清一色是華夏式的命名方式,隨後他又借著分封貴族的機會把大批舊有的城市也改了名。後來的那些繼任者沒有這位初代光明皇帝一樣的頑固堅持,雖然人們普遍認為那些城市名稱聽起來很古怪,發音也異常拗口,悉數改上一遍的難度卻也叫人撓頭。於是,後代的皇帝們也就捏著鼻子沿用下來,東寧則是由這位穿越者親自規劃設計的重要港口都市之一。
瞧見東寧在地平線處顯露的輪廓剪影,羅正道激動得險些落下淚來,稍後不免感到幾分啼笑皆非。尼瑪,怨不得這東寧城樓樣式造型看著好生眼熟,分明是山寨來的帝都前門吧!
“嗵嗵嗵嗵……”
潔白如雪的風帆隨著瑪那之風的吹拂烈烈作響,塗成了黑紅兩色鮮明條紋的厚重舷牆仿如一座座移動的城塞,這四十來條戰列艦沿著主大陸海岸線的東側一字排開,左舷轟完換右舷轟,如冰雹般落下的石彈頓時炸得東寧城頭濃煙滾滾。
目睹了海盜聯軍大兵壓境的恐怖畫麵,士氣仍能振作的地精守軍頑強至極,它們發起了兩輪反擊,可是正如軍事常識所指出的那樣,魯莽出擊的後果慣常都會釀成一出悲劇。沒等那些地精敢死隊摸到海盜艦隊的邊上,它們就被海盜們投射的猛烈炮火撕得粉碎,作為無謀行動必須付出的代價,地精方麵僅有的二十幾條輕型艦艇也成了可燃垃圾漂浮在波光粼粼的海麵上。
在戰艦指揮台使用望遠鏡眺望戰況,羅正道完全理解了舊世界的戰列艦何以稱霸海洋四百年,沒有來自空中和水麵下的威脅,你想跟戰列艦過招的話,唯有同等級的戰列艦才具備這個資格,那些小船就不必出來獻醜了。
當然了,戰列艦也不是絕對無敵的,如果是艦隊指揮官自己活擰歪了,非得命令戰艦跟岸基要塞炮台死磕,同樣會在陰溝裏翻船。
“注意控製距離,小心兩側的島嶼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