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三章 孤島驚魂(2 / 2)

初次見麵的酒吧老板熱情問候,在羅正道聽來更像是某個度假區的蹩腳廣告詞,他笑著掃視酒吧的布置陳設,說道:

“哦,這裏安全嗎?”

聽到羅正道略帶質疑的詢問,酒吧老板笑得前仰後合,他一麵用白色絲巾擦拭著酒杯,一麵洋洋自得地誇耀說道:

“哈哈哈哈,那當然,安全是用不著懷疑的。瞧見外麵的礁石了嗎?那就是一道天然屏障,沒有我們派出的引水員,雅靈艦隊來了也休想闖進來。”

聞聲,羅正道臉上依舊不見喜色,他點頭說道:

“是嗎?那就再好不過了。”

透過酒吧簡陋的木條窗戶向外望去,一輪金色太陽投影正從天穹方向照耀著整個米利環礁,潔白如雪的沙灘和碧綠色的溫暖海水在陽光照射下愈發顯得美輪美奐。優美風光如人間仙境般令人陶醉,唯獨不遠處由灰白色岩石壘砌而成的要塞炮台大煞風景,羅正道還真覺得這破地方很有舊世界東南亞海島旅遊勝地的悠閑情趣。

“嗨,威爾,要不要跟我去交易所轉轉?”

半精靈美女在酒吧門口打招呼,羅正道聞聲驚訝地張大嘴巴,反問說道:

“噢,這裏也有交易所嗎?”

聽了這話,維娜·杜波夫好氣又好笑地翻了個白眼,說道:

“瞧你說的,海盜也得吃飯,不把戰利品變現,總不能搶了一船麻布就拉回去自己做衣服,搶了一船鹽就拉回去自己吃,那得用到什麼時候啊!”

在穿越到新世界之前,羅正道沒從事過違法亂紀的行當,刀頭舔血的亡命徒生涯隻在小說裏麵讀到過。涉及海盜的影視作品似乎也是著重於勾畫那些宏大奇幻的戰鬥場麵而非海盜們的日常生活,如何準備打劫跟解決銷贓善後問題,他對這套業務不熟也很合理。

見狀,撓頭的羅正道自我解嘲地一笑,說道:

“嗯,你說得道理,讀書再多也不如親眼看看這個世界,要增長見識還得自己見識過才能算數。”

一塊出了酒吧,老馬識途的維娜·杜波夫領著羅正道在七扭八歪的港口城區來回兜了幾個圈子,確定沒被人跟蹤,他們的腳步停在了一棟粉刷成白色的三層小樓跟前,這座建築也算得上是米利環礁上最氣派的建築之一。

在舊世界的現代人看來,海盜這個職業充滿了神秘感,好萊塢拍出了《加勒比海盜》等娛樂大片取悅電影觀眾,片商們順帶自己也撈得盆滿缽滿。

海盜這個名詞,在東西方的文化圈裏存在著截然不同的含義,東方人沒經曆過地理大發現和大航海時代的巨大衝擊,對他們來說,海盜就是那些穿著奇裝異服出海劫掠的悍匪,其中最典型的莫過於華夏史書上對倭寇的描述。實際上,當時所謂的倭寇九成以上都是明朝本地海商,真正來自日本列島的浪人不僅數量有限,而且是作為雇傭打手登場的底層角色,海盜集團的大頭目都是明朝人。

朱明王朝試圖壟斷海外貿易的豐厚利潤,非但沒有恢複宋元時期海外貿易的想法,反倒下了一紙禁海令,妄圖把所有海外貿易的好處都揣進自己兜裏。

俗話說得好,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一份紅頭文件擋不住人們對追求財富的強烈渴望,苛刑峻法也無力遏止犯禁行為。在大明朝廷不禁海的時候,這批人就是從事貿易的海商,一旦頒布了禁海令,他們搖身一變就成了海盜,所以明朝的倭寇是屢禁不絕。

國人對海盜印象不佳總算事出有因,在西方人的意識中,海盜的形象就正麵多了,海盜成為了冒險奮進取精神的物質載體。試想一下,那些出身卑微一無所有的窮小子,冒險搭乘上一條帆船隨風遠航到天際,在遙遠的彼方奪取財富與榮譽,若幹年後他們衣錦還鄉,這是何其具有傳奇色彩的勵誌故事啊!姑且不考慮他們的財富來源是否合法,手段是否惡劣,隻是這個窮人翻身致富的故事本身就很富有煽動性了。因而,在西方文化中,海盜精神代表的不隻是出海劫掠財富這麼單純,更像是一個難以實踐的偉大夢想。

羅正道跟在維娜·杜波夫身後走進交易所大門,進入到這座為海盜銷贓服務的交易所,他忽然發現自己正置身於林林總總的商品展示之中。這不是百貨商店,盡管陳列著許多商品也是樣品,要提貨得去碼頭倉庫,交易所是不搞零售的,交易最低額度是以桶和箱為單位計算。

見識廣博的交易所老板抬眼看到一個衣著華麗的年輕人類男子和一個半精靈美女聯袂出現,毫不吃驚地微笑起身與兩人打招呼,他的態度猶如見到了老朋友般熱情地說道:

“兩位客人想要什麼貨色,自己隨意看就行了,如果要賣出貨物,請記得要帶樣品來。”

ps:新一周了,求紅票求收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