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因果緣由(1 / 2)

古時期,天仙如芻,玄仙多如鴻毛,甚至大羅金仙也不知凡幾,有天資卓越者一朝頓悟,白日飛升,有苦修數載,境界更上一層樓者,如過江之鯽。

然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三次量劫而過,導致天地間靈氣稀薄之極,萬載前的萬仙來朝之景,到如今的修道者渺渺之觀,相差之遠,可見一般。

第一量劫為龍鳳麒麟劫,第二量劫為巫妖大劫,第三量劫為封神之劫。

悠悠歲月,瞬息萬載。

華夏大地,公元一九九五年,在南疆大山深處,有一座百米高的山峰,隻見這裏人煙稀少,周圍皆是綠水青山,在如今的年代,可謂罕見之極。

站在遠處,可以看見山峰之巔,一座飽受風吹雨打的道觀建立於此,牌匾上“塵淵觀”三個字跡已然模糊不清。

“道可道,非常道。明可明,非常名。有名天地之始,無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繳,以上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萬物負陰而抱陽………。”

一蒼老的聲音連綿不絕的從道觀中傳出,聲音老邁卻不落寞。

觀中有一處庭院,涼亭中,一位紫袍老者坐在蒲團上。

隻見他身體蕭條,麵色卻紅潤富有光澤,雖滿頭白發,但是看起來和四五十歲的中年人也相差無幾,加上著裝紫色道袍,一股神秘而威嚴的氣息從他身上散發出來,讓人不敢生出一絲不敬之心。

在紫袍老者對麵有兩個蒲團,坐著的卻是兩位少年。

一少年約莫十歲左右,膚色淡黃,鼻梁高高掛起,劍眉初現,雙目炯炯有神,讓人一看便知必不平凡。

而另一少年年齡有八歲上下,與第一個少年相比,他臉色雪白,似乎身體先天如此虛弱,一雙平靜的雙眼略顯冷漠。

“子鍵,子虛,你等在我處學道五載,可有獲?”

第一個少年聞言,對著紫袍老者一跪拜。

“子鍵大獲無有,小獲略得,然這不怪師尊,是子鍵資質愚昧,願刻下苦楚,尋找道的蹤跡!”

紫袍老者聽見對麵叫子鍵少年的話,臉上異色一閃,平靜的問道。

“既大獲無有,小獲略得,那不知得在何處?說與為師一聽!”

“弟子與子虛師弟幸得當年師尊救起,要不然隻餘河中白骨一堆,也幸得師尊不棄,教授弟子與子虛師弟看透世間虛偽之法、遠離紅塵毒害之術,這是弟子所得!”

聽聞子鍵的話,紫袍紫袍老者眼神一眯,隨後點了點頭,看不透有任何情緒露出。

見紫袍老者這樣的表情,子鍵又跪拜了一次,才緩緩起身。

子鍵子虛本是一村之人,兒時更是要玩便出去一起玩,要吃飯便一起吃飯的好玩伴,雖不是親兄弟,卻甚是親兄弟。

有一次,兩人趁著家中父母有事不能照看,便偷偷的跑到河邊去玩,似冥冥中自有定數,在河邊玩的起勁之時,一陣大風刮來,將兩人都吹落河中。

危機時刻,恰好紫袍紫袍老者因為有事途中路過小河,看見兩個孩童慢慢的沉入水底,便將兩人救起。

之後本想將兩個孩童放在河邊,到時兩人的家長自會出來尋找,但是看著兩個大難不死的孩子,紫袍老者不知怎麼想的,將兩人帶回了觀中,便在此觀定居五載有餘。

隨後紫袍老者又看向了自己的第二個弟子。

“弟子大獲無有,小獲也無”

子虛看見師尊看向自己,眼神平靜的回答道。

眼神異色瞬間消失“既然什也無有,那你這五載又學了什麼,難不成在這五載期間你是在這裏玩耍不成!”聲音中帶了一股威嚴。

子鍵見到師尊有些動怒,對身旁的子虛神色一動,意思是讓他對師尊賠禮,卻不想子虛對他的眼神似乎根本就沒有看見一般,隻對著紫袍老者一跪拜,隨後道。

“五載期間,師尊讓弟子與子鍵師兄從一介愚昧無知之人,到如今禮法識皆知,弟子感恩”說完再對紫袍老者一跪拜。

子鍵聽見自己師弟的話,鬆了一口氣,以為是師弟想通了,那曾想接下的話,讓他愣了好久,隨後變得默然。

“當時師尊救起弟子與子鍵師兄,我等感恩,然弟子學得禮法,古人所言,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哪怕師尊當年救起我等,也可以稱師尊慈悲,但是隨後卻帶我與子鍵師兄上山,學禮法、明世理、悟道心等此間種種,卻不知師尊所求何物,這便是弟子無之緣由!”說完之後再次行禮,隨後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