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會此時此地這種能力,是有創意有活力的人的共性。有創意、有活力的人能夠完全投入到一件事,他們的專注程度非常高,甚至失去了時間感。他們所做的事完全籠罩了他們,根本不會允許分心或雜念的出現。他們有什麼秘訣?他們為現在而把握現在,從不瞻前顧後。
中國明末清初有一位叫葉天士的名醫。一天,一病人雙目紅腫,眼淚婆娑,神情沮喪地前來就醫。葉天士仔細觀察,詢問了發病的經過後,說:“依我看,你這眼病隻需要幾貼藥便能治好,但眼病好7天後,你的兩隻腳會長出惡瘡,那倒是關乎性命的。”病人非常恐懼,懇請治療。葉天士告訴他:“惟有一法,你當按法而行,即每天睡前和起床後,用手搓腳心各360次,一次不少,如此堅持方能渡過難關。”病人對大名醫葉天士的話深信不疑,便誠心誠意地依法而行。
7天後了,果然,眼睛好了,腳心也沒長出惡瘡,精神也顯得清爽,病人高興地去向葉天士道謝。葉天士笑著告訴他:“你的眼病其實是憂慮所致。用這些藥,你不用去想它自然會好,但你這人心事較重,且眼睛疼痛不由你不想。我告訴你要注意危及你生命的惡瘡,你自然就不去注意眼睛了,揉搓腳心隻不過是降火定神,補腎強身。如此注意力轉移了,心病一去,眼病也就好了。”
“心病還需用心藥醫”。這本是簡單明了的道理,但我們卻常常會因為人生中遭遇到一些不幸的事,諸如事業的失敗,失戀喪偶,親朋反目……而陷入憂愁的泥潭不能自拔。
人生猶如一場戲,如果你對這場戲不感興趣,那麼人生也是了無生趣的。每個人都受欲望和好奇心的驅使,才能在每天清晨醒來,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工作和學習。在充滿矛盾的社會中,在巨大的壓力下,你如何才能笑對人生,如何快樂開心地度過每一天呢?
(1)合理製定目標
目標不宜定得太高,過高的目標,可能導致失敗,瞻前顧後,對自己失去信心。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量力而行,這樣實施起來容易成功。小小的成功會給你帶來喜悅,也會增強你的自信心,即使不能達到預期效果,也應該樂觀對待。
(2)讓思想充滿朝氣
記得一本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不論大事小事都很憂愁。這種壓力越來越大,最後到了難以忍受的地步。終於,精神上無法承擔了。於是,他離家出走了。
路過一個教堂時,他聽了一場講道,似乎是專門講給他聽的。講題是“能征服精神的人,強過能攻城占地的人”。他聽到這樣幾句:“我知道你不會覺得自己有什麼不同,因為你還帶著你所有麻煩的根源——就是你自己。無論你的身體或是你的精神都沒有不對的地方。因為並不是你所遇到的環境使你受到挫折,而是你的思想已經陷入了自卑的境界。”
他忽然認識到自己從前太愚蠢了,他看清楚了真正的自己,他從前還想改變周圍所有的人呢——其實真正需要改變的,就是他頭腦中的錯誤思想。
讓自己的思想充滿活力,會使一個處在不如意境遇中的人頭腦中的頹廢和自卑的念頭都消失。充滿活力的思想,是治愈心理疾病的靈丹妙藥。
(3)知足者常樂
快樂是一份喜悅,一種對生命永恒地信念,懷著信心,迎接每一個挑戰與考驗,在逆境中,依然精神振奮,向著目標前進。在失敗裏,不忘仰望蒼穹,輕輕哼唱,感激陽光雨水,讚美它的神奇和無私。
世界如此之大,世事紛擾人心,人應當自信自強,選擇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明確自己的理想,萬一失敗降臨到身上,也要勇敢地做最後的贏家,力求東山再起、卷土重來,處變不驚、運籌帷幄。
人們隻有通過有節製的享樂和淡泊寧靜的生活,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而由這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動蕩的靈魂,是不會快樂的。
人的健康需要有節製。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都應避免過度和無節製,力求適度,以節製求得適度,才能享受真正的快樂。
盡量敞開胸懷,不要執著於一種事物、一個原則、一個規矩、一個規範、一種做法,你既然擁有笑的權利和理由,為何不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