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9章 後記(2 / 2)

自從南宋開始,人們逐漸認識到研究遊酢的必要,遊酢的文化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南宋的朱熹、張栻、黃幹、真德秀等名人的作品是先聲,明、清以來全國各地不少文人學士寫詩或文章紀念遊酢;到建陽、曆陽等地為官的地方官員,他們懷著對遊酢敬仰,在搜集遊酢作品和出版方麵做了不小的貢獻。在當代,大陸的遊氏族群中本來就蘊藏著一批有誌於研究遊酢文化者,隨著改革開放的形勢發展,大大激發了海峽兩岸人們對遊酢文化的重視,1987年首批台灣的遊氏宗親回大陸尋根。在遊恒派等的帶領下,南平遊酢研究會成立了,並且創辦了《遊酢文化研究》,揭開了遊酢文化研究的序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990年,遊恒派從省圖書館尋找到了同治九年版《遊文肅文集》,1998年12月再版。這本書籍的再版,為兩岸人們研究遊酢文化提供了極為有利的依據,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台灣的桃源等地遊氏宗親陸續回大陸尋根出現了熱潮,進一步促進了遊酢文化的研究發展。1994年,遊酢的故裏建陽也成立了“遊酢學術研究會”。為了加強兩岸文化交流,原福建省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遊嘉瑞站在時代發展的高度上,與遊恒派、遊建旺、遊夢熊等骨幹共同籌劃,因此福建省遊酢研究會於2003年9月應運而生,閩台各地不少遊酢的優秀後裔加入了這個隊伍。海峽兩岸掀起了研究遊酢的熱潮,如:廈門大學哲學係主任高令印、台灣大學教授蔡仁厚、南平師專副教授程利田等海內外許多專家、學者陸續加入到這個熱潮中來,形成了一支強而有力的隊伍。

南平位於福建的腹地,得天獨厚,鍾靈毓秀、人傑地靈,名人薈萃,曆史上出現過遊酢、朱熹等十大曆史名人,遊酢是其中傑出的一員。南平鳳池村山水靈秀、人才輩出,早在清朝,遊酢的後裔廷馨、文遠、智開、鳳台等一代代宗親的努力搜尋與印刷出版了遠祖遊酢的著作。上世紀九十年代這裏成了遊酢文化研究的發源地,也是海內外聞名的遊酢文化研究方麵的領頭羊,至今仍然是活動最活躍地方。長期以來,南平市委和政府非常關心、高度重視遊酢文化的活動和發展,將遊酢文化作為全市的一大文化產業品牌。我於1999年5月和2012年8月兩次前往南平參加遊酢文化研究活動,南平市委和政府都有主要領導親臨大會並且講話,從領導們的講話中知道他們很重視打造文化品位。其中,南平市委常委、政協主席張建光親自參加撰寫過多篇研究遊酢文化的論文。

沒有曆代眾多先賢的貢獻,沒有南平遊酢文化研究會和福建省遊酢文化研究會提供豐富研究的材料和曆史資料(含書籍和網絡上的),這本小說便成為無本之木。當然,我到安徽、南平、漳州、永泰立雪書院、建陽的遊酢故裏參加研討等活動,受到他們敬重祖先行動的感染,也成了促進我寫作這本書的動力。

長期以來,福建省遊酢文化研究會的遊嘉瑞、遊恒派、遊建旺、遊夢熊、遊惠鬆、遊明元和遊心華、遊上淨諸多宗親給予我的創作很大精神鼓舞。以遊成鍾為首的南平遊酢文化研究會高度重視《千秋雪》的出版工作,原秘書長遊夢熊老師和新任的副秘書長遊秀梅(女)等不僅力薦出版《千秋雪》,而且做了大量的工作,還有遊恒照、遊成田、遊小芬等都為此書的籌備和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南平宗親的努力引起了福建省遊酢研究會的重視,最終使這本書的出版定了譜。

本書承蒙原福建省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福建省遊酢文化研究會會長遊嘉瑞題簽書名,原南平師專的程利田副教授和漳州市東山圖書館館長遊明元、遊夢熊老師、永安的文友詹有星等對初稿都坦率、誠懇提出了一些善意和寶貴的修改建議;高令印教授、遊夢熊宗長與程利田教授(合作)撰寫了序文;永安一中圖書館(館長江雪暉,同學)提供了圖書的借閱方便;今年五月,福建省政協副主席、福建省社會科學院院長、福建省文聯主席、全國著名作家張帆來函祝賀,三明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林域生、高珍華、詹昌政和原永安市文聯主席陳開福等領導先後分別致電、來函表示祝賀;福建文史館副館長、詩詞學會會長歐孟秋、永安市燕江詩社社長李廉德、詩友曾齊祿等分別寄來了詩評、賀信、賀詩,洪田中學與洪田派出所提供過為草稿的印刷方便,不少的企業家和有識之士、宗親慷慨解囊讚助;海峽文藝出版社領導和吳昌欽主任以及編輯們給予了大力支持,使此書得到了順利的出版,在此一並致謝。

因本人的學識、思想、寫作水平和精力所限,雖然前後曆經了六年多的努力,進行了十多輪的修改,書中一定還存在不少缺點或者謬誤,歡迎讀者和行家裏手批評、指正。

2013.10.9於貴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