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往日雲煙(上)(3 / 3)

方丈見他毫不掩飾地亮出白虎鏡,渾厚的嗓音裏透出些許讚賞的笑意,[好,做得出擔得起,娃娃好悟性。]玄影道,[大師謬讚不敢當,隻是我有一事不明,聽大師言下之意,似乎早已明了鏡為我盜,為何不及時尋回,免了日後災劫。]方丈輕笑數聲,溫聲細語,[唉…何需用‘盜’一字,無心之過而已,白虎鏡周設有問心界,若然娃娃心思叵測,又如何能觸及鏡身?]停了停,問道,[你見吾在此是因何故?]玄影回道,[閉關修行。]

忽而平地起風,掀開木榻床帳,玄影一見榻上所躺之人隨即愣住,風停,白帳垂落,沉聲再起,[娃娃,吾聲非是入耳,而是入心,吾並非不尋,而是尋得亦無用,萬事盡順天意,你既順天意而來,順天意而為,此中過往,必叫你了然於心。]

高台後倏然騰出一尊石座,飛至玄影身後降下,[聽故事講究輕鬆自在,娃娃請坐。]玄影依言入座,聽他緩言敘述。

乾坤之初,混沌玄黃,創世始祖造物塑人,身化萬象,萬象生兩極,兩極又生神魔,萬神之首元神天尊,萬魔之首元魔天妖,一為護生一為滅世,二者領軍交戰數千寒暑,魔尊大敗,散盡陰邪於天地之間,眾妖被封獄土之下,天尊元氣耗盡,眾仙將其元魂以天池靈水供奉。

然自造人之後,世間戰亂殺戮不斷,人的惡念即魔念,經久累積,與天地間元魔殘餘陰邪交彙,生出世上首個成形的魔,又經過數千年光陰的沉浸,終於修煉成人形,並自取一名曰刑天!刑天不但擁有源於三界之惡念而來的強大破壞力,還能夠隨時吸取新生於天地間的魔氣為己用,力量一日強過一日!終於有一天,它從地底破繭而出,禍亂人間。形魔臨世不久,元神天尊的魂魄得西天聖佛元體,順利降生到凡間,並入佛寺潛心修行,先鑄神器青龍鏡,設計吸納刑天元魂,將其元身埋入眾仙誕生之地——千陽山萬聖泉之下,又以聖泉之水煉得四神陽珠置於鏡上鎮壓魔魂。魔魂被封時,瀉出陰氣衝破天脈,天尊便又鑄造神器白虎鏡,可將青龍鏡內魔聖兩氣轉為天地靈氣以此修複天脈,並在天脈之位創立[少林天尊寺]供奉二鏡。

天尊在寺為僧共收得五徒,二徒[舍浮生]雖有雄心壯誌卻流於權勢,三徒[燃燈]四徒[藥師]悟性欠佳,幼徒[天歎]各方麵修為皆算上乘,卻無心它處,獨獨癡迷於研習武學心法,唯首徒[普世濟]清心寡欲卻又不失渡世救生之義,便將方丈之位轉任於他,遷居寺外。至天尊圓寂,[舍浮生]欲奪方丈之位未成,私攜青龍鏡叛逃出寺,不久被曝屍寺門前,青龍鏡卻不翼而飛,屢尋未果。又遇[天歎]偷習禁術,化屍入魔,在寺中興起血雨腥浪,方丈[普世濟]拚盡畢生功力才將其肉身法縛。

故事說到這裏,方丈停了下來,轉而問玄影,[娃娃,你可知世上有三種禁術使不得?]見他搖頭,接著道,[其一,封魂術,即是天尊對形魔所施之法,其二,奇經術,乃眾神提高仙身修為所用,其三,血咒術,以自身血氣陽魂導入魔體,渡化為己用。此三術隻為神仙佛聖所用,當初,師尊未免再有魔入世,特書此三法於禁冊,唯掌寺者可閱,若然遇魔橫行,閱冊者即要以此禁術使其伏誅。凡胎施禁術必遭天譴,若無承擔後果的決心,便無法窺得冊中文字,師尊在冊上設有問心界,豈料天歎師弟為武所癡竟至不問生死的地步,娃娃,你可知吾指的是誰麼?]

玄影愣了一下,不確定地低語,似在自問,[難道那天歎便是魔屍?]據慧遵大師所說,那具屍體已有三百多年曆史,而方丈又稱其為師弟,莫非麵前的這個人竟是當年天尊首徒[普世濟]大師?也就是說他已活了三百多年,玄影不禁疑惑世上是否真有人能夠長生不老。

方丈聽他問話,輕[嗯]一聲,[世事無常,萬般皆有,你無需疑惑。]玄影頷首,聚起心神聆聽,他接著往下講,[師尊曾言,禁術之咒會因人而異產生不同的結果,因而隻留有解禁之法卻無記載施術凡人將遭何種劫數,天歎所習正是奇經術,若是練成,經脈可任意倒轉,習武修行之時便能不受肉身所限,師弟被其利所惑終至自食惡果,入魔後陽氣盡泄,魂魄無法升天,雖得極致之軀,卻喪心智。如若青龍鏡未失,以白虎鏡將其聖魔之氣轉為靈體送入天歎體內,即可驅除魔障,引其往生,然青龍鏡仍不知所蹤,唯以白虎鏡照身,曆三百四十五載方能渡化。]

玄影將白虎鏡抬起,問道,[隻要再照十年便可,不是嗎?]方丈縱聲長笑,[哈哈哈,娃娃,事情非你所想那般簡單,白虎鏡照身一旦中斷即功虧一簣,此法不可再用第二次,唯有尋得青龍鏡,兩鏡相輔方能超魂。]

玄影沉思片刻,將白虎鏡收入懷中,起身欲離開,聽方丈問道,[要去何處?]便答,[找出青龍鏡。]方丈長歎一聲,[娃娃,這豈是一日兩日便能找到的?在那之前,天歎師弟不知要造多少殺孽。]玄影停下腳步,轉身麵向他,[方丈大師,當初你是如何降服他?]

默然片刻,方丈無奈道,[吾之法不適用於娃娃你,吾將全身內氣輸進天歎體內,借以裹縛四肢百骸,隻能困其一時,若無白虎鏡靈效,此招遲早被破,而吾肉身因此劫受創,雖有意識卻身不由己,與活死人無異。]

玄影聽他語調平淡,更無半絲怨尤,心下暗生敬佩,口氣更為恭敬,[大師,你邀玄影入關,必有降屍之路,這一切皆因我而起,玄影甘願盡力,生死不計,萬事由天!]語意決然,縱然看不到麵孔也能想象其堅定的神情,方丈讚道,[好氣魄,好膽識!]一道白光從帳內射出,至玄影身前化為一本薄薄的書冊,[若你心意夠堅定,翻開書頁,即會看到一線生機。]

玄影伸手接下書冊,緩緩翻開,第一頁,入眼一片空白,他等了一會兒,又翻至第二頁,仍是不見半個大字,他不灰心,繼續往後翻頁,直至翻到第五頁,紙麵上暈出一片紅光,經文般的書體如從湖底蕩出,飄遊在紙麵上。

方丈身在臥榻之上,卻如生了另外一雙眼睛,將玄影所見文字喃喃念出,[血咒術,渡自身血氣,引魔之邪,陰陽互生。]玄影也跟著念了一遍,雖明其大意,但所述過於簡單,無法從字裏行間推敲出具體可行的方法,正苦思間,卻聽方丈道,[本為天上咒,世人用,各尋其法,成亦然,敗亦然,何需苦惱?盡人事聽天命罷。]其意便是告知玄影既擔後果就無妨再擔風險,血咒隻是一個突破口,該如何發揮全憑個人領悟。

玄影心領神會,合上書頁捧起,[多謝大師點化。]書冊浮起,於半空忽而燃燒起來,轉瞬化為灰燼飄散,玄影不解驚問,[大師,這是何故?]隻聽他言語之中帶著一絲感慨之意,[吾留此書,隻為天歎,再累一人已足矣,魔入世,便是凡塵災劫,凡塵自有凡塵的解法,無需借天道。]

玄影隻覺他說出的話聽起來淺顯易懂,卻又有一番特別的意義,自己領會不出,便默然以對,隻聽他又出言相問,[娃娃,我們隻談後來之事,若血咒奏效,你該當如何?]玄影知他是在探自己心意,坦然道,[尋得青龍鏡,助他升魂。]方丈又探,[你的身份並非能隨性所為。]他問得快玄影接得更快,[盡人事,聽天命,我會竭盡所能,至死方休。]

[嗯…答得妙。]上揚的話尾似對他的回複甚為滿意。玄影對著床榻雙手合十,微一頷首,轉身便走,對著長輩連招呼也不打一聲便自行離開是極其無禮的行為,但也因此顯出其為贖罪心焦如焚,迫不及待的情緒。

待玄影走回台階前,身後又傳來方丈的聲音,[心魂相離,陽氣散盡即為屍,降屍之法,可從控符著手,血咒詛身,無限於生死。]

聞言玄影頓下腳步,腦中想著除生死之外人世間還有什麼更為重要,佇立半晌,卻得不出結論,隻道,[我怎樣都無所謂,多謝大師提點。]說罷,頭也不回地邁上石階。

待窖外巨石再度開合,床帳之內溢出一聲幽幽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