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沈家的家史(一)(2 / 2)

老沈家也不知道從哪代開始就從事這個活當,一直到了你太爺爺這一輩。你太爺爺覺得挖墳掘墓太損陰德,隨著時代的進步,這個活當也越來越難以繼續下去,有意讓他的後人不要再入這個行當。

你太爺爺一共生了三個兒子,老大就是你的爺爺,幺爺爺小的時候害了場病,不到十歲就病死了。你爺爺天性文靜不好動,隨了你太爺爺的願入了私塾讀書。卻天資不夠沒有學出個什麼。而你的二爺爺性子暴躁,生性好動,壓根就無法靜下心來讀書識字。你太爺爺逼得緊了跟著來村子賣貨的挑夫離家出走,一直音信全無。

自古以來都說這盜墓掘墳的沒有什麼好下場,我過門沒幾年,你的太爺爺就出事了。最後連屍骨都沒有找到,最終卻因為這個把你爺爺也搭進去了。

老人說著,長長的歎了口氣,似乎在感歎命運的無常,卻又更像是在感慨造化弄人。

那一年先是遭遇了旱災,後來又是水災的,水災過後又是鬧瘟疫,日子實在是過不下去了。你太爺爺尋思著這一家老小的總是得活下去,就不得不重抄舊業。倒了幾座小鬥,卻沒找到什麼值錢的東西,就動了心思要幹票大的。正好有個熟悉的舌頭來邀他參加一次大的活動。

我和你爺爺雖然沒有實際下過鬥,但是關於倒鬥的那一套東西七七八八的也學了不少,算是一門家族手藝般傳承下來。所以那一次,我們也一起去了。你太爺爺畢竟年紀大了,我們總歸是不放心他一人去。

我們三人按照舌頭所告知的地址,先去了洛陽,在洛陽郊外的一家小客棧裏住下來,等著堂會開始的日子。這盜墓行當裏向來都是各派自己幹自己的,很少有一起行動。除非是遇上什麼特別的鬥或者是大的皇陵和墓葬群,一般是不會幾個門派一起行動的。而這舌頭就是這中間人,負責聯絡各方。也就是說,隻要是舌頭出麵來相邀的,那這個鬥絕對非比尋常。

我們一連住了三天,這才有人來領我們去見參加堂會。堂會選在一間破舊的山神廟裏,我們到的時候人已經來的差不多了。幾乎所有的人都是站著,隻有在神台前放著把椅子,上麵做個黑臉老者。老者見到老太爺,站起來拱拱手,算是打個招呼。看他坐在那把椅子上,已然表明這次的堂會發起人便是這老者了。

不一會兒,人已經來的差不多了。老者將此次堂會的主要內容講了一遍,期間參雜著各派提出的問題。他們大多用的是倒鬥行當裏的黑話,我完全聽不懂。

堂會結束後,眾人分成幾撥出發前往目的地。我們三人外帶一個領路的算是人數少的一組,一路翻山越嶺,走了一天一夜的山路進了一處山穀。到了山穀中,這才看到之前分散開來的人群又彙集在了一起。

老太爺環視一圈四周,目光就定在了正前方的山崗上。我們順著他的目光,看見山崗之上上著一株奇形怪狀的樹。那棵樹遠遠看起來像是一個張牙舞爪的人一般。老太爺悄聲告訴我們,想必這座山崗下麵應該就是墓穴所在了。

他用眼睛指了指山崗上的那棵怪樹,告訴我們,這棵怪樹有一個名字叫做鬼桐,是搬山道人所用的一種法術。這種鬼桐極其難以培育,具體怎麼個難度卻沒有多說。隻是告訴我們,這裏四周都是山石,墓穴修建在這裏極其難以盜掘,因為山石太過堅硬,根本無法打盜洞下去。後來搬山道人找到了一種方法,他們不知從哪裏移植了一種詭異的樹種,隻要將這種樹種在封土之上,樹根便會循著土中的屍氣一路往下生長。在這種地方,隻要找條縫隙,將鬼桐栽種到石縫中,鬼桐的根便會穿破層層的阻隔進入墓中,再借助搬山甲沿著鬼桐的根便可以將盜洞打出來。

隻是這鬼桐身長較為緩慢,且需要經常性的用鮮血澆灌,所以即使這種方法極為的巧妙卻也極少人會用這種方法。如見看來,這種地質選用這種方法是最有效的。隻是看那鬼桐的樹幹大小,估計在這地方已經種下幾十年了。

盜洞打的很輕鬆。我們算是最早的一批,跟著那黑臉老者率先下了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