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後記(1 / 1)

2004年3月,承蒙浙江省社會科學院有關領導及專家的厚愛,筆者有幸成為該院推出的大型課題“浙江文化名人傳記叢書”(現已被整體確認為浙江省社科規劃重大工程)的第五批作者之一,承擔了《千麵人生——袁牧之傳》的撰寫任務。

袁牧之是作為電影界文化名人被列入該課題100位浙江籍文化名人之中的。自1978年袁牧之逝世加多年以來,對袁牧之的研究還顯得很薄弱。迄今為止,除了1984年在袁牧之逝世5周年時,由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袁牧之文集》;2004年由袁牧之的家鄉寧波市海曙區文化局、寧波工程學院地方文化研究所編輯、寧波出版社出版《人民電影的奠基者——寧波籍電影家袁牧之紀念文集》外,還沒有正式出版過袁牧之的傳記。因此,這本《千麵人生——袁牧之傳》應該是袁牧之的第一本傳記了。

在中國電影發展史上,袁牧之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對於這樣一位電影文化名人,我作為後生晚輩,隻有高山仰止的分,為他寫傳,確有幾分惶恐和不安,更何況自己對袁牧之的研究還很膚淺,知之甚少,生怕由於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限製,留下不可彌補的遺憾。但既已受命,隻得鼓足勇氣勉力而為,加之責任感也不容我有絲毫的猶豫和動搖。聊以自慰的是,隨著寫作的深入,我逐漸走近了袁牧之,從知之甚少到了解,從了解到熟知,從熟知到崇敬,從而被他打動,被他感染。經過調查走訪,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幾番推敲構思,幾易其稿,最終完成了全書的寫作。

本書之所以定名為“千麵人生”,是出自於對袁牧之“舞台千麵人”之美稱的聯想。回顧袁牧之的一生,不正是一個“千麵人生”嗎?無論是在藝術舞台上,還是在政治舞台上,乃至在人生的舞台上,他都自覺不自覺地扮演了“千麵”角色:涉足舞台,戲劇表演、創作、理論研究樣樣精通,是傑出的戲劇藝術家;步人影壇,集編、導、演於一身,成為一代電影大師;從事電影行政工作,表現出了非凡的領導和組織才能,是傑出的電影事業領導者;作為無產階級先鋒戰士,他對民族解放事業和黨的電影事業,忠心耿耿,奮鬥終生。概括袁牧之的一生,九九歸一,最終,他的千麵人生都獻給了人民電影事業。以上種種,就是本書取名“千麵人生”的最重要理由和依據。

《千麵人生——袁牧之傳》得以順利完稿,首先應該感謝的是中國電影史學家程季華老。他在百忙之中,給予本書的寫作以熱情支持和悉心指導。在寫作過程中,本人有幸在北京采訪了十餘位中國電影界的專家——於敏、幹學偉、徐肖冰、侯波、張建珍、趙偉、魯明、申伸、楊海洲、劉國典等,他們都是與袁牧之共過事的電影界老前輩。從這些老前輩的口述中,我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在此,對他們所給予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深表感謝。再要感謝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黨史資料征集工作辦公室主任解治秀,他不僅對本書的寫作給予了具體指導,而且提供了許多珍貴的史料。我還要感謝我的同事、寧波工程學院竹潛民教授,他是寧波市袁牧之研究的最先發起者02001年10月,第十屆中國金雞百花節在寧波舉行期間,竹教授就開始了這項工作,他的前期研究成果為本書的寫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還需要特別提到的是,在對袁牧之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得到了袁牧之親屬的支持和幫助,她們提供了很多第一手資料和大量照片,其中關於袁牧之童年時代的生活資料,鮮為人知,非常的珍貴。2005年4月,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導演、袁牧之的長女袁牧女曾來寧波,其間本人曾有幸采訪了她。在交談中,袁導在關於父親的許多問題上都談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這些都為本書的寫作提供了借鑒。在此,對她們的理解和支持表示感謝。在本書寫作過程中,還參閱了許多書刊資料,從某種程度上說,沒有這些資料,本書也就不可能順利完成。因此,對於這些書刊資料的作者和編者,筆者謹一並表示由衷的感謝,請恕我在這裏就不一一一列其名了。

最後,我要真誠地感謝本叢書的常務副主編、浙江省社科院越文化研究所所長盧敦基先生。在本書寫作過程中,他給予了大力支持和指導。還要感謝浙江人民出版社陳巧麗編輯,她為本書的完成付出了大量心血和勞動,她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令人敬佩。

由於本人水平有限,本書難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在此,敬請電影界的前輩、專家、學者及廣大讀者給予批評指正。

令我欣慰的是,在中國電影誕生一百周年之際,這本《千麵人生——袁牧之傳》得以出版了。謹以此書獻給人民電影的開拓者袁牧之,獻給為中國電影百年發展作出貢獻的電影工作者。

郭學勤。

2005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