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壽庚是無法和蘇曉探討人生理想了,當然,這和理念無關,隻關乎生死。
蘇曉在泉州城下達禁足令之時,蒲壽庚已經死了,不但是他死了,他的兄長蒲壽晟也死了。蒲家最忠實的走狗安駿第一被幹掉,緊跟著隨他串桌的兩名軍官跟著倒了黴。然後,整個雙泉村被士兵包圍。
蒲氏兄弟帶的人還是太少,幾十人遠遠不夠,當然,再來幾十人也於事無補。
兩天前,雙泉村就已經成為蘇曉的天下。焦杵沒得選,整個雙泉村也沒有其他選擇,不想被屠村隻能選擇配合蘇曉的計劃。這個計劃蘇曉已籌劃了幾個月時間,地點、時間、時機都經過了精密的計算,哪怕是蒲壽庚的赴宴時間都被他算的異常精準,加上村中到處是他的人,可以說整個計劃執行的非常完美。
蒲壽庚死的不冤,能夠做新式神臂弩的試驗品,用蘇曉的話來說就是;蒲壽庚也算是給大宋做出了最後的貢獻。
到死蒲壽庚都不相信蘇曉竟然先下手為強了,他根本不明白這些士兵怎麼冒了出來,之前所有的訊息都沒有異常,這些士兵從哪裏來?也許阿拉伯人懂得藏兵於民的道理,但他永遠不明白,宋人與蕃人總有不同,大宋的百姓家的概念太重,他們不會出賣自己的同胞,尤其是在家人生命同時受到威脅的情況之下。
當然,蒲壽庚這一點點貢獻是遠遠不夠的。在蘇曉出城的同時,他決定“共產”一下。被驅趕一空的蒲家豪宅開始被效用們掘地三尺,宅院內的金銀首飾,各種奢侈物品自然一樣不放過。士兵們幹得很開心,因為蘇曉承諾這些財寶將會有他們一份。
古人信奉的是硬通貨幣,這其中不僅僅包括金銀和銅錢,也包括各種奢侈品,珍珠、寶石、珠翠,也包括錦緞,這些都屬於貨幣貨幣。每一個富豪之家都有金銀庫,這是時代局限,也是流行趨勢。古人全懂,隻有硬通貨幣才能保值,這是千古不破的真理,也是大宋交子不被認可,屢屢貶值的最根本原因之一。
蘇曉記得後世曾發現過很多很多南宋無主窖藏,這些窖藏包括瓷器、金銀器等等。甚至還有巨量的銅錢,有一處巨大的藏寶窟竟然發現了一百餘噸的銅錢(都這樣做,能不缺銅嗎)。這都是最典型的例子,是殘暴的蒙古人入侵後宋人的無奈之舉,誰也不願意把自己的財富留給貪婪的蒙古人。這些藏寶的主人期待著有一天自己能夠回來,可惜,他們永遠沒有回來,以至於這些寶藏成為了後人最好的考古依據。
這些南宋無主窖藏不但證明了南宋的富庶,同時也證明了時代的認知,大家都把金銀珠寶藏起來,越富有藏的越多。蒲家的根基現在在泉州,藏寶自然也在泉州。蒲家可以說富可敵國,想一想蘇曉就心向往之!已經失去了好幾百艘船及貨物,蘇曉沒理由放過其餘的財富。
走進泉州,就仿佛置身於伊斯蘭世界。通淮街上典型的標誌是“清淨寺”,這是北宋大中祥符二年,由客居泉州的阿拉伯穆斯林出資,采用泉州特有的花崗石鑿砌而成。在後世,它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獨具中世紀阿拉伯風格的清真寺。建寺300年後,耶路撒冷人艾哈瑪德重修了“清淨寺”宏偉的門樓,高達二十米,它成了這座千年古寺最典型的伊斯蘭標誌。
清淨寺周邊幾乎全是阿拉伯人的居住區,這個豪華的居住區域如今空無一人,不對...應該說阿拉伯人或者說蕃人空無一人。
晉十三與雷歌的人押送蕃人出了城,如今,這裏是效用們的天下。自然,這些效用全是蘇曉的嫡係,除了蘇桓的手下人就是文山的手下。
此時,蘇曉已出了泉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