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四人同船過河:衣冠楚楚的官員、年輕妙齡的賣花女、衣裳襤褸的船夫、粗布衣衫的揀糞老農。上得船來,官員自恃胸有才學,於是對三人說:“同舟共濟,對子來戲,恕我冒昧地請諸位各依本人身分,用三字同頭、三字同旁對出一首四句七言詩,首尾要融貫連鎖。誰對不上,誰出渡錢。如果各位都對上了,由我一人支付渡錢,上岸後再請酒席一桌,如何?”三人聽後點頭稱許。
船剛離岸,官員說:“那由我先對。”說完搖頭晃腦地吟道:“三字同頭官宦家,三字同旁綢緞紗,若非當朝官宦家,誰人能穿綢緞紗?”說完笑容可掬,自鳴得意。
賣花女莞爾一笑,不加思索的吟道:“三字同頭芙蓉花,三個同旁姑娘娃,若非妙齡姑娘娃,那個敢戴芙蓉花?”官員聽完後,不禁讚曰:“美哉!”
船夫手不停篙,從容吟道:“三字同頭大丈夫,三字同旁江海湖,不是當今大丈夫,何人能識江海湖?”官員聽後,脫口讚道:“妙哉!”
這時輪到揀糞老農了,隻見他不慌不忙地說:“三字同頭屎尿屁,三字同旁謀詭計,若非當船屎尿屁,誰人願意謀詭計?”官員明知被人譏諷,羞得無地自容,推開兩手說道:“哀哉!”
此時船已靠岸,官員隻好付了船錢,又無奈賠上了一桌酒席。生活是文學的源泉,民間歌謠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渡河詩》以詩的形式,通過官員和勞動群眾的唱和,無情地嘲笑了自命不凡的統治者的愚昧,熱情地歌頌了勞動人民的智慧,不失為詩以達意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