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勢繼續按鄭伊所設想的那樣發展。由於在座談會上的“震懾”表現,她順利通過試用期,成為PBC的正式翻譯。這次跟她同來的其他四人,隻有兩人被留了下來,其他二人則被無情淘汰。其中的一個甚至放下尊嚴,問她可不可以留在PBC,她不要薪水,隻需給她工作機會。
可是,她得到的答複卻是“No!”
她又流著淚,透露了來自外地的她,現在在上海幾乎麵臨走投無路的絕境,問PBC能否重新考慮一下她的特殊情況。
可是,PBC的答複卻是:金融危機之下,每個人都很難!再說,PBC不是慈善機關。所以……“Sorry!”
這番殘酷又真實的情景本來隻發生在主管溫迪和那個女翻譯之間,但經過溫迪的有效推廣,很快便傳播得盡人皆知。
溫迪無非是想以此警戒眾人:上海是殘酷的,上海不相信眼淚!所以,珍惜你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努力幹活吧!
可對包括鄭伊在內的那些社會新鮮人來說,這樣的故事帶給他們的衝擊實在太殘忍了!
鄭伊終於從細碎繁瑣的雜亂任務中解脫出來。當然,那些雜活很快由新來的人員接了過去,這再正常不過了。
“名正言順”地進入翻譯部以後,鄭伊很快發現,主管溫迪在自己的下屬麵前,沒有半點威信可言。
鄭伊不知那個有關溫迪跟總裁詹姆斯關係曖昧的傳言是否屬實,但大家對她一致的反感和排斥卻有目共睹。
溫迪很喜歡擺出一副領導姿態,借以強化自己內心“我比他們高一等”的優越感。所以在PBC,其他部門的人經常會看到,午休時間裏,或下班後的半小時內,翻譯部的全體員工在溫迪的主持下,“積極”探討下一步的工作計劃。
溫迪在她的管轄領地,總是不遺餘力地推行自己的人生格言:“對工作,我們必須兢兢業業,因為它,我們才有了發展空間;對公司,我們應該無私奉獻,因為它為我們提供了工作機會;對客戶,我們應該心存感激,因為他們是我們的衣食父母。”
每當她一臉暢想地向手下推行這套足以讓人震耳發聵的言論時,眾人不是麵露厭煩就是不斷看表。
偶爾,會有個性張揚的熱血青年就此與她辯論幾句:“溫主管,我想,沒有人不崇尚無私奉獻的精神,但需要闡明一點:無私奉獻從來就不是單方麵的——它是雙向的。在談員工對企業無私奉獻的同時,我們是否也該討論一下,企業應如何為員工無私奉獻?比如現在,我們在為公司奉獻自己的休息時間,公司將對此為我們無私奉獻什麼呢?”
遇到類似辯駁,溫迪往往麵露慍色:“對公司尚未做出任何貢獻,就大談特談自己能得到什麼回報,我真不知道,你懂不懂什麼叫敬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