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晚六點,波琳達邀鄭伊共進晚餐,地點定在淮海路上的新元素西餐廳。
“新元素”鄭伊是曉得的,就是幾段黃瓜、幾瓣西紅柿和幾片生菜葉子的沙拉就能燒掉你一百多塊RMB(人民幣)的地方。波琳達選址於此,意圖昭昭:她無非是想借這頓洋飯局,在鄭伊麵前吹吹小牛,秀一秀她撈到的那份肥差是如何如何高檔體麵,如何如何叫人眼熱。
鄭伊暗道:放心!我必全力配合你的好興致,以令你愈發俯瞰眾生、傲視群雌、藝冠群芳!
半年前,兩人從上海華師大畢業,不過,波琳達畢業於英文係,鄭伊畢業於中文係。如您所料,波琳達原名不叫波琳達,她本有個意境頗美的中文名,怎奈神速與外企接軌後,她開始勒令眾人喊她“波琳達”。偶有仍習慣喚她中文名者,她會優優雅雅地向人家感慨:“你知道嗎?現在呀,如果有人喊我中文名,我會發愣好一會兒才能反應過來,人家是在叫我呢!”
結果,為了讓她免受“發愣”之苦,眾人隻好喚她波琳達。
幾個月前,當鄭伊還在求職場上東討西伐徒手打遊擊的時候,波琳達卻成功加盟淮海中路的德國軍團,很快便在日耳曼民族的圈子裏混得魚水交融,第二個月的薪水就領了五千多塊。這事兒對鄭伊來說,無異於當頭棒喝。要知道,大學期間,她倆不但同級,而且同寢,那時節,她們誰服氣誰呀!
誠然,波琳達謀事於人人垂涎的外資企業,紮營在上海最繁榮昌盛的淮海中路,薪水可跟她每□□九晚五蹲守的摩天大樓試比高。但依鄭伊看來,她不過是在給一個紅皮膚的德國老頭作小助理,這份所謂的“肥”差,惟一堪與“肥”字相匹配的,是那個德國佬規模龐大的身子骨。
推門而入“新元素”,放眼望去……啊噢!到處都是嘰裏呱啦的洋鬼子,貌似很國際的樣子。鄭伊蠻以為,在一大堆“黃毛”裏,挖出一個黑頭發來,就如同在大米裏挖隻老鼠那般省事兒,但她挖了又挖,挖了又挖,眼珠子都快被自己挖出來了,還是沒瞅見記憶中,波琳達那“黑瀑般”順直又美麗的滿頭秀發。
正納罕著,猛聽得有甘美如飴的聲音由正前方不遠處飄移而來:“嗨!鄭伊!嗨!”
結果,鄭伊一下子就“挖”到了她。才一個多月不見,此女的變化竟可雷倒眾生:她將原來的直長發剪至齊肩,並從耳朵往下燙滿了千嬌百媚的小卷卷兒,還將發色染成淺棕,整個人往那兒一亮,實在妖嬈!真他媽妖嬈!
鄭伊駭道:難怪剛才尋她不著,原來小女人崇洋,已經崇到頭發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