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企業法概述(一)(1 / 2)

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體係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經濟技術進步的主導力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製約著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規模和速度。因此,增強企業活力是我國經濟體製改革的中心環節,是保證我國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重要基礎。

搞活企業,深化企業內部經&體製改革,離不開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的靈活應用。其中,經濟手段是基礎,法律手段是經濟手段得以運用的保障。沒有經濟基礎,法律則成為無源之水。離開法律保障,經濟發展則雜亂無章。企業的深化改革,離不開企業法的保駕護航,企業隻有在法製的軌道上加強經營管理,才能充滿生機和活力。

第一節企業與企業法人

一、企業的概念和特征

(一)企業的概念企業是指自主經營生產或流通業務,向社會提供產品或勞務的獨立核算的經濟單位。

企業的這一概念並不反映企業的本質。企業的本質是由生產關係的性質,確切地說,是由生產關係三個要素中的生產資料所有製的性質決定的。資本主義企業建立在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基礎之上,其生產和經營的目的就是為最大限度的榨取剩餘價值。資本主義特有的剩餘價值規律造就資本主義企業中工人階級與資本家階級之間的不可調和的階級對立。

資本主義國家也存在著形形色色的國營企業與我國的全民所有製企業根本不能同日而語。資本主義國宗的國有企業是國家資本主義或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性質的經濟組織。因為國營企業的性質,決定於國家的性質,而“現代國家,不管它的形式如何,本質上都是資本主義的機器,資本家的國家,理想的總資本家,它愈是把更多的生產為擧為己有,就愈是成為真正的總資本家,愈是剝削更多的公民。工人仍然是雇傭勞動者、無產者。資本關係並沒有被消滅,反而被推到了頂點。所以,資本主義國家的國營企業,仍然是資本主義性質的經濟組織。

我國社會主義企業,是建立在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製基礎之上的經濟組織,其生產和藝營的目購,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在社會主義企業裏,勞動者是企業的主人,經營管理者是勞動者的一部分,不存在剝削關,而隻存在勞動者之間的平等合作關係。社會主義企業管理者與職工群眾之間,投有的利害衝突,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都在各崗位上,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工作,雜同樣享有法律陚予的釵利,籍行法律規定的義務。因此,社會主義企業是建立生產資料公有製基礎之上的,依法良主經營、獨立核算的從事商品生產經營的經濟組織。

(二)我國企業的法律待征